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翻:同“反”。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请从动与静的角度,鉴赏颈联的艺术效果。(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偶集的惊喜之情和诗人的羁旅之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根据题目和诗中语句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此诗写的是友人偶然在客舍会集时的情况。由“翻疑梦里逢”一句可知作者对此次集会高兴得怀疑是在梦里;由尾联可知作者对羁旅生活愁感。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几点:一是必须从“动和静”的角度分析,一是只能分析颈联语句,一是必须写出其作用。分析“动”,主要抓动词,如句中的“惊”和“覆”;分析“静”,主要根据诗中意象的具体情况,比如“鹊鸟”的飞是“动”‘“露草”和“寒虫”则是“静”。这样的好处就是表达效果。
【诗歌韵译及简析】秋夜里一轮满月高挂天空,光华洒满宫城的门户千重。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相聚,大家反而怀疑是梦里相逢。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露草里唧唧地哭叫着寒虫。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
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1.请分析诗中“催”、“转”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两联诗句对全诗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催:催促,温和美好的春天催促着黄鸟鸣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小题1:诗的第一联描写了什么内容?“频”字有何妙用?(5分)
小题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尾联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在灞原上,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
本题解析:
小题1:重点描述内容,并分析这个字的妙用。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调歌头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①。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
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
注:①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
小题1: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小题2:上下两阙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笔下的“大丈夫”是一个看淡荣华富贵(“荣
本题解析:
小题1:说说词中的“大丈夫”的形象,由“荣与贵,视寻常”可知是一个看淡荣华富贵,由“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可知致力于辅佐君王,由“事业光施社稷”可知心系国家和百姓,由“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可知志存高远。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答出是何种表达技巧每点1分,共2分;有具体、恰当的说明,每点1分,共2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①。 ? 注:①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2.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革是。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