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就】选出解释错误的一组:
A.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陈情表》(赴任、到任视事)
B.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与尹师鲁第二书》(于是)
C.予亦就睡《后赤壁赋》(接近)
D.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荔枝赋并序》(实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7分)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节选自《后汉书·宋弘传》)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B.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C.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D.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小题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遗忘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见.....于......等等。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语句要通顺,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闻、交、糟糠、不下堂”。
附【参考译文】
当时皇帝(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新近死了丈夫,光武帝与她一起谈论朝廷群臣,暗中揣摩公主的想法。公主说:“宋公的庄重容貌、道德器量,朝臣们没有谁比得上。”光武帝说:“我将(慢慢)想办法。”后来宋弘被光武帝召见,光武帝便叫公主坐在屏风后面,于是对宋弘说:“谚语讲:‘升了官就换朋友,发了财就换老婆。’这应是人之常情吧?”宋弘答道:“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遗忘,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光武帝回头对公主说:“事情不能成功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①,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注】①果:果断、坚决。②硁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③斗筲(shā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孔子看来,“士”可以分为三个等次,其中最低一等的是“言必信,行必果”之人。
B.孔子认为,行事能有知耻之心,奉令出使各国能不辱使命,可称得上是最合乎标准的士。
C.在孔子看来,能够孝敬宗族中的长辈,能够尊重同乡里的同辈,仅能算作次一等的士。
D.孔子认为,由于执政的人器量过于狭小,所以尽管他们身居高位,但也够不上士的标准。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结合选段中的相关内容,请概述孔子对“信”的看法。 (3分)
答:????????????????????????????????????????????????????????????????????????
???????????????????????????????????????????????????????????????????。
参考答案:、(1) C。错在次一等的士不是指“能够孝敬宗族中的长辈,能
本题解析:略
参考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那是像石块那样坚硬(固执己见)的小人物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算得上呢?”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对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辞:计较、看重
B.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辞:托词,借口
C.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辞:命令
D.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辞:言辞,文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甲: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乙: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谷阝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谷阝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武子赐。”?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秦伯说,与郑人盟签订盟约
C.行李之旺来,共其乏困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恃其富宠,以泰于国骄恣、奢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公子往而臣不送
B.子贺我何故徐公何能及君也
C.其宫不备其宗器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将吊不暇,何贺之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小题4:将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叔向所肯定或提倡的作为”的一组是
①无一卒之田???②顺其宪则???③行刑不疚??④修武之德??
⑤有栾武子之贫??⑥忧德之不建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向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子那样的德行。
B.曾经显赫一时的谷阝昭子及其家族覆灭的根本原因是德行沦丧。
C.叔向以桓子食婪骄横终遭祸殃的事例教育韩宣子应安贫乐道。
D.韩宣子认为是叔向的开导挽救了自己,表示世代铭记他的恩惠。
小题6: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译文:???????????????????????????????????????????????????????????????????????????
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译文:???????????????????????????????????????????????????????????????????????????
③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 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内容大意可知,行李:出使的人。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 两个“而”字都是转折连词。B项,上一句的“何”字,表疑问,作“什么”讲;下一句的“何”字,作“怎么”讲,使语句有反诘语气。C项,上一句的“其”字,指示代词,作“那些“讲;下一句的“其”字,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D项,上一句的“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下一句的“之”字,相当兼词“诸”。所以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判断。C “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表述与原文大意不符,原文未说晋国已将城池划给秦国。所以选C。
小题4: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①和⑤说的是状况,②③④⑥全都属于“叔向所肯定或提倡的作为”。所以选D。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 表述不正确,由原文内容可知,桓子贪婪骄横,是事实,但他沾了父亲栾武子光,免于难而混过一生。所以选C。
小题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越国、以、焉、亡、、陪、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阙、肆。
参考译文: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自己贫穷而忧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只有正卿的虚名,而没有正卿的财产。没有条件与卿大夫们交往,我为此而忧愁。你向我表示祝贺,这是什么缘故?”
叔向回答:“从前,栾武子边百顷田产也没有,他家里置备不齐那些祭祀用的器皿。但他能发扬美德,笃行法度,使晋国地位超过各诸侯国。各诸侯国亲近晋国,戎、狄也归附晋国,因此晋国安定。栾武子执法没有弊病,而避免受责难。到桓子时,他骄纵自大,奢侈无度,贪欲无餍,干犯法度,任意妄为,借放债而聚敛财物。他本应罹祸遭难,只是依恃其父栾武子的道德影响而终其一生。到怀子时,他一改其父桓子的作法而修飞祖父栾武子的德行。这本可使他免遭灾难,但因受父亲桓子罪孽的牵连,而流亡楚国。那个谷阝昭子,他家的财富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的子弟在晋国三军将佐中占了半数。他依仗自己富有而骄纵,在国中不可一世。最终,他被杀,尸首在朝堂示众,他的宗族在晋国故都绛被灭门。倘若不是这样,谷阝家八人中有五位大夫三位卿相,那荣耀是够大的了,但一朝被诛灭,竟没有人来哀悼,只因谷阝氏太无德了。
现今,您有如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您能够施行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为没有建树德行而忧虑,而为财产不足发愁,表示哀悼都来不及,还有什么可祝贺的呢?”
宣子跪拜,并叩头说:“我韩起在趋近灭亡的时候,靠您的教诲而生存下来。不只我韩起一人承受您的恩德,从我先辈桓叔以下,世代都赞许您的恩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