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稿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閤计事。
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刑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末几,起复本官。
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昭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乘担舆入殿,将之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草隶,善属文属:写
B.文约稿赡赡:充足
C.潜引入閤计事潜:偷偷地
D.仍知门下省事知:了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房玄龄贤德的一组是(3分)
(1)朕无西顾之忧矣
(2)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3)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4)博览经史,工草隶
(5)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6)废朝三日
A 、(1)(2)(5)??? B、(2)(3)(6)???? C(2)(3)(5)???? D、(1)(4)(5)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刑国公,
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为汉高祖手下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
小题4:翻译(10分)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3分)
(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4分)
(3)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分)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释】召忽: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公子纠。
小题1:下列划线文言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B.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肖:孝顺
C.知我不遭时遭: 遇,逢
D.鲍叔既进管仲进:举荐
小题2:对下列划线词活用情况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穷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B.召忽死之死:为之死。
C.知我不羞小节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羞。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赞美。
小题3:对下列文言虚词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①鲍叔不以我为愚
②以身下之
③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共6分)
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3分)
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3分)
3、阅读题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唐相耽四世孙。父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
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
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
明年,知襄州,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澶州。辞日,上戒之曰:“夫小心翼翼,君臣皆当然;若太过,则失大臣之体。”黄中顿首谢。上因谓侍臣曰:“朕尝念其母有贤德,七十余年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黄中终日忧畏,必先其母老矣。” 因目参知政事苏易简曰:“易简之母亦如之。自古贤母不可多得。”易简前谢曰:“陛下以孝治天下,奖及人亲,臣实何人,膺兹荣遇。”
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其母尚无恙,卒如上言。赠礼部尚书。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既葬,其母入谢,又赐白金三百两。上谓之曰:“勿以诸孙为念,朕当不忘也。”
黄中端谨,能守家法,廉白无私。多知台阁故事,谈论亹癖①,听者忘倦焉。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①?癖:亹wěi,美好;癖:癖好。??(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展书卷比之比:等
B.远人便之便:方便
C.仍设法弭盗弭:平息
D.黄中顿首谢谢:道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悉解去因留为枢密直学士
B.课其诵读上闻其素贫
C.俟业成,乃得食肉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
D.则亡国之宝则失大臣之体
小题3: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的一组是(??)(3分)
①还奏利害数十事????②黄中出己奉造糜粥??③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④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⑤而未尝言,人莫之知????⑥上言母老乞留京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黄中的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贾黄中五岁的时候,他父亲每天要他早起学习,督促他诵读,并告诉他学业未成,只有粗茶淡饭。
B.贾黄中担任宣州知州的时候,遇上饥荒,很多老百姓都去当盗贼,贾黄中上奏了数十条利弊,还拿出自己的俸钱买米煮成粥,保全数千名百姓的性命。
C.贾黄中处理政事简便易行,将升州治理得秩序井然,并把可能玷污法律、害人的前朝数百万珍宝如数上缴朝廷,得到皇帝的嘉赏。只是他有时行事不能当机立断。
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皇帝对贾黄中的母亲评价甚高,认为她七十余岁未觉年老,每次与她交谈,贤德明敏,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
小题5:翻译下面句子。(10分)
①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3分)
②黄中终日忧畏,必先其母老矣。(3分)
③多知台阁故事,谈论亹癖,听者忘倦焉。(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城,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冈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①其损失可谓大矣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全国久蛰之人心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作者“滋可痛已”的情感的一组是( )
①踬踣者屡
②碧血横飞,浩气四塞
③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④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⑤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⑥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⑦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A.①⑤⑦?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③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评价书的内容。本文题为序,却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世,借序来“勖国人”。
B.本文是孙中山先生为自己所编辑的《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写的序。就其内容来看,与其说是一篇序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的伟大精神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
C.黄花冈烈士在武昌革命中血肉横飞,最后都被焚而死。作者号召国人要学习他们的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真正理想的中华民国。
D.作者把黄花冈烈士比作田横五百壮士,把自己比作司马迁,为没能为黄花冈烈士立传而感到内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辨其无罪,盂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太祖尝怒安定国臣王茂,将杀之,而非其罪。朝臣咸知,而莫敢谏。庆乃进争之。太祖愈怒曰:“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之。”乃执庆于前。庆辞气不挠,抗声日:“窃闻君有不达者为不明,臣有不争者为不忠,庆谨竭愚诚,实不敢爱死,但惧公为不明之君耳。”太祖乃悟而赦茂,已不及矣。太祖黯然,明日,谓庆曰:“吾不用卿言,遂令王茂冤死。可赐茂家钱帛,以旌吾过。”
(《北史?柳庆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趣令就禁趣:立刻
B.多榜官门曰榜:张贴
C.实不敢爱死爱:吝惜
D.以旌吾过旌:表彰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3分)
①言毕,令笞杀之????????????????②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③庆乃复施免罪之牒??????????????④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
⑤卿若明其无罪,亦须坐??????????⑥庆辞气不挠,抗声曰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庆幼时聪慧大度,背书过目不忘。他13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他读了3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柳庆惩治王亲国戚,毫不畏惧权贵。广陵王的外甥孟氏依仗权势,凶横强暴,偷盗别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柳庆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随即下令将孟氏打死。
C.柳庆机智破获劫案,罪犯尽数落网。在破获胡家劫案的过程中,他亲自写了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前,说如果先来自首的则可免罪,用这个方法捕获全部罪犯。
D.柳庆朝堂冒死进谏,终为王茂洗冤。王茂无罪却要被北周宇文泰处死,朝臣中只有柳庆上朝为王茂争辩,终使宇文泰醒悟赦免了王茂,但此时王茂已经被处死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2)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庆其庶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