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9 14:20: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
狄仁杰使岐州,遇背军士卒数百人,夜纵剽掠,昼潜山谷,州县擒捕系狱者数十人。仁杰曰:“此途穷者,不辑之,当为患。”乃明榜要路,许以陈首。高宗喜曰:“仁杰识国家大体。”乃颁示天下,宥其同类。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赠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粱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之比。???????????????????????????????
(节选自《大唐新语》)
【注】①诖(guà)误:贻误,连累,牵累。②戎旃(zhān):军旗,这里指军队。③著纲:颁布法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同类宥:饶恕
B.恐陛下存恤之意乖:违背
C.愿其诖误矜:怜悯
D.自天兵临暂:暂时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反映狄仁杰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的一组是(3分)???(???)
①颁示天下,宥其同类??????????????②时狄仁杰哀其诖误
③止司刑使,停斩决????????????????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⑤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⑥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仁杰小时候就表现不凡,出言不俗;在歧州时做事,被高宗称赞“识国家大体”。
B.狄仁杰上表为越王事件中受连累的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
C.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百姓闻讯,都抱头痛哭,伤心至极。
D.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狄仁杰毫不畏惧,据理抗争,斥责其纵容手下贪功滥杀。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5分)
(2)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对应的原文“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如译为“自从朝廷军队暂时攻来之后,那些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人不可胜数”通顺但似乎不够准确,可以结合《琵琶行》中的“如听仙乐耳暂明”中的“暂”解释为“突然”代入原文给合适。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狄仁杰”性格特征是“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 ①高宗所为和“狄仁杰无关”;②反映狄仁杰的同情心;⑥反映狄仁杰给老百姓的恩德,在百姓中的声望影响,和“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无关,排除这三项可以达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的对象是诸罪囚,不是狄仁杰,人物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次——停留,耆老——德高望重,郊——在郊外(名词作状语),活——使……活(使动用法)(2)遂——于是,谮——诬陷,(被动句)左授——被贬,寻——不久,征——召回,惠——恩泽。
【参考译文】
狄仁杰字怀英是并州太原人,在他小时候,看门人有被杀死的,官府的人就来调查诘问。大家都争相回答来排除自己的嫌疑。狄仁杰因为背书就没有到,官吏便责问他,他回答说:“在书中与圣贤对答,怎么有时间与你这等俗吏说话?”之后狄仁杰中了举人,被调到汴州作参军。
狄仁杰出使到岐州,遇到几百个逃兵,他们夜间四处抢掠,白天躲藏在山谷里,州县擒拿逮捕关在兼语里的人有几十人。狄仁杰说:“这些都是走投无路的人,不缉拿的话,会成为祸患。”于是在大路上张贴榜文,允许他们自首。高宗高兴地说:“狄仁杰识国家大体。”于是颁布诏令,告知天下,饶恕他们。
武则天准备称帝,篡夺李氏皇位,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士人和百姓因受牵连而被判死罪的有六百多人,五千多人做了官奴,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处决死囚。当时狄仁杰以检校官的身份担任刺史,对那些受牵连的人颇为同情,便让监斩官暂停行刑,使飞骑奏报武则天说:“我想禀奏圣上,似乎是替反贼说情;知道了不说吧,又怕违背了您怜悯百姓之心。写成奏本又毁掉,主意总拿不定。这些受连累的人原本不是想要^造**,请您同情他们不得已而受到牵连。”这番话禀奏则天后,死囚们获特赦免去死罪,被流放到丰州。押解途中,囚犯们在宁州临时住下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说:“是我们狄使君救活了你们的命吧?”于是囚犯们相互搀扶着在狄仁杰任宁州刺史时百姓为歌颂他的功德而立的石碑旁哭成一片,斋戒三天,这才离开宁州。囚犯们到了丰州,又立石碑纪念狄仁杰救命的恩德。
当初,张光辅以宰相身份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势力之后,那些将士仗着威势,征敛没有限度,狄仁杰一概不听从。张光辅恼怒地说:“你们州官要轻慢元帅吗?为什么不来上交征用的物资呢?狄仁杰,汝南发生叛乱,难道仅只越王李贞一个人吗?”狄仁杰说:“现在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活了。”张光辅质问这话的含义,狄仁杰说道:“你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军队,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他们遭受如此深重的创伤之后,死亡惨烈。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活了吗?况且,那些遭到胁迫跟随越王的人,他们势必不愿坚守,这就是朝廷先宣布了胁从不问的法令来处理这些人的原因。自从朝廷军队突然攻来之后,那些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人不可胜数,顺着绳子从城墙上滑下,城池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你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追杀这些准备归顺投降的人呢?只恐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将请来尚方断马剑斩杀你。到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使死了,也会像活着一样。为此他被张光辅诬陷,被降为复州刺史。不久又被招回任魏州刺史,在任时广施恩泽声威,百姓为他建了生祠。。
后来他又升任内史,等到他去世的时候,朝野都极为悲痛。武则天赠封他为文昌左相,唐中宗时赠封他为司空,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他身后所获得的荣耀一直持续了三代皇帝,当时的人中没有一个能跟他相比。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日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碟,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 汝已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探视问候
B.后虽小差,犹尚殗殜同“瘥”,病情稍微好转
C.此七月望日事也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D.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孤独不遇
小题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适先生奓户入
B.召有司案图
C.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小题3:下列各句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B.阿品远官河南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A?
小题:C


本题解析:
小题:望,农历每月十五;
小题: B案,同“按”,查明;C支通“肢” D 涂通“途”
小题: 例句与C均为使
译文
乾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于上元县羊山,作文祭奠她说:
唉!你生在杭州,却安葬在这里,距离我们家乡700里呀。当你初生的时候,即使做奇离的梦,做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你由于坚持贞节的一种念头,遭人离弃,以致孤独忧伤,困苦失意。虽然是命中注定,实际上是上天造成这种不幸;但是连累你到这种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小时候听先生讲授经书,你同我并肩坐着,喜欢听古人讲求节操的事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付诸实践。唉!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也许未必这样苦守贞节啊。(记得儿时),我捉蟋蟀,你举着手臂出现在那里;天冷时蟋蟀冻僵了,我们一同到它的穴边。今天我装殓你安葬你,当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斋休息,你梳着成对的发髻,披着细绢单衣来到,(一起)温读《缁衣》一章,正好先生开门进来,听到两个童子书声琅琅,不觉微微含笑,连连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是七月望日的事,你在地下应当清楚地记得这一情景。然而你已经不在人间,即使光阴倒流,儿童时代可以再次出现,也没有给它印证的人了。前年我患病时,你通宵探问,病情减一分就高兴,增加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病情稍稍好一些,还是半坐半卧,没有什么可以娱乐消遣。你来到床前,替我讲小说野史上的使人高兴和惊讶的故事,姑且给我一点欢乐。唉!今后我若再患病,叫我向哪里呼唤你啊!你患病时,我听信医生说没有危险,远远地到扬州吊唁友人。你又怕我为你心忧,阻止别人赶来告知(你的病情)。等到病情发展到气息奄奄,阿母问你盼望哥哥回来否,你才勉强答应一声“好”。我已经先一天梦见你来永诀,心知不吉利,飞舟渡过长江。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中,而你在辰时已经气绝。四肢还温热,一只眼睛还没有闭,你还在挣扎着不死等我啊!唉,悲痛啊!早知道会和你永别,那么我怎么肯远行!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将没有相见的日子。我又不知哪一天死,可以见到你,并且死后有没有知觉,能不能和你相见,也终究难以明白。这样说来,那么抱着这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事呢,却竟至如此呢!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你写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男孩,两个女孩正在牙牙学语,出生在你死后,不过刚刚周岁。我虽然母亲健在不敢说自己年老,但是牙齿动摇,头发掉光,暗中自己明白,知道在人世间还能有几天啊!阿品远远地在河南做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你死了我埋葬,我死了叫谁埋葬?你如果有灵,能不能告诉我呢?唉!你身前的事既已不堪回首,你身后的事又不能知道,哭你既没听到你答话,祭奠你又没见到你吃祭品,纸灰飞扬,北风猛烈。你的哥哥回去了,还屡屡回头望你呀。唉,悲伤啊!唉,悲伤啊!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志气高抗,不慕当世。王莽末,民不堪命,恽西至长安,上书谏莽曰:“臣闻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上天垂戒,欲以陛下就臣位。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莽大怒,即下诏狱,劾恽大逆。犹以恽据正义,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导恽,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恽终不转,曰:“所言皆天文大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经冬,会赦得免,因南游苍梧。
  建武初,自苍梧还乡里,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久之,为郡功曹
  汝南旧事,冬飨,百里内县皆持牛酒到府宴饮。时太守欧阳歙飨礼讫,教曰:“西部都邮繇延,天资忠贞,禀性公方,典部折衡,推破奸雄。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恽前跪曰:“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按延质性贪邪,所在荒乱,虐而不治,冤慝并作,百姓怨之。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此既无君,又复无臣,君臣俱丧,孰举有罪?君虽颠危,臣子扶持,不至于亡。”歙甚惭,遂不宴而罢。恽归府,因称病。延亦退。
  (门下掾)郑次都素清高,与恽厚,招恽去,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次都遂去,隐于弋阳山中。居数月,延果复召,恽即去,从次都止,渔钓甚娱。留数十日,恽喟然叹曰:“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伦乎?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①乎?”次都曰:“吾年耄矣,安得从子。”各别去。
  郡举孝廉,为郎,迁上东门候。世祖②尝夜出,还,诏开门人,恽不内。上令从门举火射帝面,恽对曰:“火明燎远。”遂拒不开。明日,恽谏曰:“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以万民惟正。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由是上重之,后为梁令、长沙太守,崇教化,表异行。(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伊尹:商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②世祖:汉光武帝刘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莽大怒,即下诏——狱:监狱
B.遂经冬,会赦得免——系:羁押
C.今与众儒共论延功,之于朝——显:明显
D.诏开门人,恽不——内:通“纳”,交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言——②若属皆且为
B.①久,为郡功曹——②不知东方既白
C.①而明府恶为善,股肱不争——②为轮
D.①恽归府,称病——②不如善遇之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能表现郅恽正直敢言的一组是(  )
①志气高抗,不慕当世
②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
③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
④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乎
⑤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
⑥崇教化,表异行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莽末年,郅恽到京城长安,借天命祸福之说劝谏王莽还政于刘氏,退回臣子之位,因此惹得王莽大怒,但终得赦免。
B.郅恽认为西部督邮繇延生性贪婪邪恶,治理政事荒废而紊乱,劝谏郡守欧阳歙将他弃用,正因此,繇延没有获得推荐。
C.郅恽虽一度追随友人郑次都归隐山林,但终不肯与鸟兽为伍,可见他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入世的,主张人生要有所作为。
D.文中写到了郅恽三次直言进谏,前两次都因所谏招惹大祸。只有第三次劝谏光武帝刘秀,得到了刘秀的器重。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C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隶校尉。父儒,桓帝时为太常。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絜,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续谓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①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唯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不登公位。而征为太常,未及行,会病卒,时年四十八。遗言薄敛,不受蹰遗。旧典,二千石卒,官赙②百万。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诏书曪美,令太山太守以府赙钱赐续家云。(选自《后汉书羊续传》)
  注:①东园:东汉时期负责皇室庶务和私财的机构。②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斩首三千余级,生获帅——渠:他们的
B、其令长贪,吏民良猾——絜:清白 廉洁
C、妻自秘行——将:将要
D、皆东园礼钱千万——输:送给、捐献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反映羊续有治世才干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   ②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    ③其令长贪絜,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   ④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    ⑤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   ⑥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羊续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东汉的高官。受祖上的荫庇,羊续被授以郎中一职。   
B、朝廷任命羊续为南阳太守。正式上任前,羊续微服私访,对当地的民生、吏治都有了全面充分的了解。   
C、对于灵帝的使者,羊续既没有以上等的礼节来对待,也没有厚加贿赂,于是使者在灵帝面前说了羊续的坏话,灵帝很不高兴,就没有升羊续的官。   
D、羊续一生清俭,死前嘱托下属不要接受朝廷赠予的丧葬费用,朝廷对他的行为专门下诏书进行表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续谓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C
4、(1)羊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chù),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必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是也。《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故侯王称孤、寡。’非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日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日:“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碣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碣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
  曰:“碣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跟随
B.功不立——矜:夸耀
C.乃今闻细人之行——细人:小人
D.清静贞正以自——虞:担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倨慢骄奢,凶必从之——于其身也,耻师焉
B.无德望其福者约——是故燕虽小后亡
C.君子可侮哉——置杯则胶
D.夫玉生山——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颜斶“士贵于王”的思想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周亦曰:“王前!”②士贵耳,王者不贵③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④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⑤愿请受为弟子⑥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宣王召见颜斶时,颜斶让齐宣王上前,以这种看似无礼的行为来引起齐王与大臣们的不满,从而说出自己“士贵于王”的观点。
B.颜斶引用典故、古语辩证地阐述了王与士的关系,特别是在论证“生王不如死士”时,有力地说服了宣王,使他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C.为了使自己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不遭到破坏,颜斶拒绝了宣王的邀请,表现了他纯正自守、安贫乐道、向往自由的高尚品格。
D.全文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齐王、颜斶的个性品格及思想感情,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B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