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参考答案:1.抓住诗题“访隐者”中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向题。(8分)
效古(其一)①
江淹
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
戾戾②曙风急,团团明月阴。
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③。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注:①《效古》:也作《效古五首》,这是第一首。《梁书》记载:建平王景素欲谋反,“淹每从容谏…,景素不纳”,“景素与心腹日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乃赠诗十五首以讽焉”。②戾戾;风声。③相寻:频仍。
小题1: “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孤云出北山,信鸟惊东林”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岁暮(深秋、初冬)的早晨风急、月暗、孤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意境和诗歌的作用的组合题目,意境类题目的答题方式是先描述诗歌的主要意象,然后总结意境特征,最后点明表达的情感,难点是意境的类型和诗人的情感。作用题目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着眼回答。先看情感,结合注释①和诗中的关键词语“忧慨”可以看出主要是一种忧愁和感慨之情,结合诗中的“风急”“月阴”“孤云”“宿鸟”可以看出是一种“凄凉”“肃杀”之情,答题方式是描述意象,概括意境特征,明确情感。再看作用,主要是结构上的和上下文的关系,和上联是呼应,和下联是铺垫,因为上下联都是明确点明情感,而本联是景物描写。综合上述内容整理后可以得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情感在上题已经分析出“忧思”,再结合尾句“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可以看出是要坚守自己的节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粗部分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是双关语,指莲子,也暗指“怜子”)
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加粗诗句运用了拟人修辞,写出了山也寂寞人也孤独的凄迷境况)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加粗诗句比喻中套用拟人修辞,写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D.“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句以反衬手法写出了此地的凄凉、寂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