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四)
2017-01-19 14:52: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8分)
西江月?秋兴
程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bó):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小题1:结合上阕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4分)
答:
小题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试举两个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从“治圃”“寻泉”、一“招”一“笑”,可见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1、内容—通过具体分析诗歌的意象,解析人物形象;2、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人物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3、由人物形象推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写了什么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2:
试题解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平时要多掌握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很有用。答题时要结合原诗,仔细分析辨别。本诗的叠词、对仗、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喻都很明显。答题的路子通常是:给出表现方法的术语,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分析,最终要落实到诗人的表达意图上。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暮春沪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1.古代送别诗多离愁别绪,作者则匠心独运,请评述一下本诗的构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鉴赏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在于作者舍弃了歧路沾巾,把人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题文】古代诗歌阅读(7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小题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从这些景色可看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幽寂静和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C.诗人在归鸟的鸣叫声中,无奈地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D.本诗以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政治上被贬官后的豁达洒脱。
【小题2】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C
【小题2】作者由丝丝小雨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可从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的角度分析,C“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心情也不好的郁闷心情。所以选C。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网”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网”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网”字的运用起了什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 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 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小题1】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因此他被后人尊为“_______________”,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2】结合前两联,简要说明诗人当时的处境。(4分)
                                                                             
                                                                             
【小题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诗圣”;“诗史”(各1分)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中学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常见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要了解。像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创作要较为熟悉。
考点: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可结合注释翻译前两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重阳独酌”暗示诗人“客居他乡”“孤独无友”;“抱病登台”点明诗人“贫病交加”;不能再喝“竹叶”酒,表明身体糟糕,无心赏菊表明前述原因导致自己心情凄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本题难度:困难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