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共21分)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 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③ 窭(jǜ):贫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C.遽薄京师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遂言甫于朝访风景于崇阿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兵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5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
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憎恶,恼恨
B.使平得宰天下假使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感谢
D.勃功不
如臣平比得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先妣抚之甚厚
B.陛下不知其驽下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 肇锡余以嘉名
D.里中社,平为宰 君家妇难为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渺渺兮予怀
D.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理应知道宰相的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
小题5:翻译。(6分)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2)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王宪,字维纲,东平人。弘治三年进士。历知阜平、滑二县。正德初,擢大理寺丞。迁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迁户部右侍郎,改抚陕西。入为兵部右侍郎。近畿盗起,偕太监张忠、都督朱泰捕之。武宗南征,命率户、兵、工三部郎各一人督理军储。驾旋,以中旨代王琼为兵部尚书。
世宗即位,为给事中史道劾罢。嘉靖四年,廷推邓璋及宪为三边总制,言官持不可,帝竟用宪。部将王宰、史经连败寇,玺书褒谕。吉囊数万骑渡河从石臼墩深入,宪督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等分据要害击之,都指挥卜云断其归路。寇至青羊岭,大败去。五日四捷,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帝大喜,加宪太子太保。中官织花绒于陕,宪请罢之。又因九庙成,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张璁、桂萼欲用王琼为总制,乃改宪南京兵部尚书。已,入为左都御史。朔州告急,廷推宪总督宣、大。宪不肯行,曰:“我甫入中台,何见驱亟也?”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劾宪托疾避难,复罢归。
未几,帝追念宪,召为兵部尚书。小王子入寇,条上平戎及诸边防御事宜。又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诸将不得藉内府供事,规避营操。帝皆嘉纳。旧制,军功论叙,有生擒、斩首、当先、殿后、奇功、头功诸等,其后滥冒日多。宪定军功袭替格,自永乐至正德,酌其轻重大小之差,胪析以上。诏著之《会典》为成式。寻兼督团营。西番诸国来贡,称王号者百余人。宪与礼臣夏言等请如成化、弘治间例,答敕止国王一人,仍限贡期、人数。议乃定。
大同兵变,宪初言首乱当诛,余宜散遣。而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力主用兵,宪乃不敢坚前议。源清攻城不能下,北寇又内侵,请别遣大臣御北寇,己得专攻城。宪亦议从其奏,论者多尤宪。会帝悟大同重镇,不宜破坏,乃寝其事,乱亦旋定。源清竟得罪去。居数年,宪引年归,卒。赠少保,谥康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3分)
A.廷推宪总督宣、大推:举荐
B.帝竟用宪竟:竟然
C.诸将不得藉内府供事藉:凭借
D.论者多尤宪尤:责备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宪军事才能突出的一组是(? D?)(3分)
①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②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
③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④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
⑤条上平戎及诸边防御事宜 ????⑥宪乃不敢坚前议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3分)
A.王宪多次受到皇帝褒奖。随武宗南征,回来后升兵部尚书;大败吉囊的军队后被武宗封太子少保;再任兵部尚书,建议多被采纳,受到嘉许。
B.王宪也屡受贬斥、仕途不顺。第一次做兵部尚书,因言官的弹劾被罢免回乡;任左都御史时,夏言、赵廷瑞弹劾他托疾避难,王宪又被罢免。
C.王宪也有不足之处。朔州告急,朝廷需要他时,他推托;大同发生兵变,当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极力主张用兵时,王宪不敢坚持己见。
D.王宪在任上做出了许多功绩。人右佥都御史时清理甘肃屯田;偕同张忠、朱泰在近畿抓捕盗贼;与夏言等确定针对西番的外交礼数,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宪不肯行,曰:“我甫入中台,何见驱亟也?”(5分)
(2)会帝悟大同重镇,不宜破坏,乃寝其事,乱亦旋定。(5分)
4、阅读题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曹①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乎②!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掾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②於乎:呜呼。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A.①自请与太守俱 ②夫人之相与
B.①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②齐彭殇为妄作
C.①各任之以其能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①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小题2:下列语句分别表现王先生的“说话艺术”和“不羁个性”的一项是(???)(4分)
A.①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
②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
B.①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②吾有益于君
C.①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②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D.①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②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你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的做事轻率、随意。
小题4:翻译画线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县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北)魏。二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北魏)高澄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魏果举兵入寇。
三年,迁中领军,舍人如故。二月,(北魏)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循吏传》,列传第六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服阕后疾废久之废:中止。
B.郡录其仇人录:记录。
C.终不引咎引:承认。
D.其若负信负:违背。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傅岐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②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
③和不可许?????????????????④求遣召宣城王出送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⑥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岐讲孝道并以诚信待人。母亲去世而离职,居丧期间备尽丧礼;有个囚犯按刑法应抵命,傅岐放他回去探家,那人竟然也能守信按期限返回。
B.傅岐在做地方官时深得百姓爱戴。他离开始新县时,人们不分老少都走出县境跪拜送别,哭喊声几十里外都能听到;傅岐回到都城后得到升迁。
C.傅岐做事勤勉并有见识。他在禁省内十多年,处理机要事务十分勤勉;在萧明派使者回来陈述魏国想要互通友好一事的看法上,更是与众不同。
D.傅岐在原则问题上敢于坚持己见。北魏的侯景要和梁订立盟约,请宣城王出城送行,傅岐坚决制止要宣城王出城送行的做法,主张派石城公送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5分)
(2)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