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24 21:46: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蝶恋花·聚骨扇
完颜璟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
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忽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注】①聚骨扇:折叠扇。②完颜璟,金世宗完颜雍孙,金世宗病死后继位。庙号章宗,谥号英孝皇帝,统治期间曾出现金朝发展的极盛阶段——明昌之治。③湘江龙骨:湘妃竹,这里指扇子骨架。
小题1:这是一首咏物词。词的上片写出了聚骨扇哪些特点?(3分)
小题2:词的下片由扇及人,写作者赏玩聚骨扇。请结合词句分析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最后两句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特点:①材料华贵;②式样新巧;③修饰之美(或


本题解析:
小题1:湘江龙骨是其材料,比较贵重。巧样代表式样新巧。金缕小钿花草斗,装饰也很美。答题时关键点为要结合词的上半部分,加以提取概括。
小题1:概括注释可知这是一位明君,在他统治期间出现过明昌之治,通过阅读诗歌可见其有一件非常好的折扇,但一听到传宣急奏,马上放下扇子。这些都说明他也是一位好风雅之人,但关键是它没有玩物丧志。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寻南溪常道士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第二联同为写景,两句之间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联脍炙人口,分条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句写远景,后句写近景。
(2)①进一步交代诗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泊白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南宋遗民,亡国后,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
小题1:本诗前六句“诗中有画”,结合诗句说说这些画面是如何展开的?(2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怀?(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察点的移动而展开画面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景色画面的展开往往由时间次序、空间次序角度考虑。时间上由“日暮”“邀月”“灯影”三个关键词表现,空间上由“渡头”“ 渚泊”“ 渔舟”“ 枕边”四个关键词表现。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本诗有大量的写景,必然考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之类的手法。前六句景色宁谧,美丽,可见诗人的“怡然之情”;七八句点明“离怀”,表现了离家旅途的思念家乡之情;结合注解,根据作者的身份,联系“杜鹃”这个传统意象,还有“亡国的哀痛”。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


参考答案:(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小题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小题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能“包羞忍耻”才“是男儿”,而项羽自刎,不能“包羞忍耻”,所以,“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错。
小题2:
试题分析:从诗歌的意思看诗人是说项羽如果不自刎,则可能“卷土重来”,所以对项羽的自刎是持否定态度的。此题命制得不好,答案必在A B中选,使得CD项成为无用题肢。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