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含二亲既终,两兄继没,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必簪屦束带。
本州辟,不就。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出补闿阳令。元帝初镇下邳,复命为参军。过江,以含为上虞令,转王国郎中、丞相东阁祭酒,出为东阳太守。东宫初建,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迁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历散骑常侍、大司农。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吴郡太守。王导问含曰:“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答曰:“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弊家丰,执事之忧。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含所芴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导叹白:“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未之官,复为侍中。寻除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迁光禄勋,以年老逊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敕太官四时致膳,固辞不受。
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王公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务。”既而告人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向冯祖思问佞于我,我有邪德乎?”人尝论少正卯、盗跖其恶孰深。或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充膳,盗跖为甚。”含曰:“为恶彰露,人思加戮;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此言之,少正为甚。”众成服焉。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桓温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满,不许。惟与邓攸深交。或问江左群士优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余则吾不知也。”其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遗命素棺薄敛。谥曰靖。(选自《晋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课:督促
B.如其礼乐,俟之明宰——俟:等待
C.成帝美其素行——美:赞赏
D.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致仕:为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正面表明颜含有操行的一组是(???? )
①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
②其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如此
③含所历简而有恩
④成帝美其素行
⑤含以其盛满,不许
⑥每日自尝省药馔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含年少时就因孝闻名乡里,后来,他的哥哥去世后他又照顾失明的二嫂,他不仅督促家人自己也是尽心尽力,甚至亲尝药饭。
B.颜含因战功被封为吴郡太守,宰相王导就问他上任之后有什么打算,他的一番话让王导叹服,最终他将吴地治理得非常好。
C.颜含很有德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身居要职而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曾受到晋成帝的赞美。
D.颜含在某些问题上很有见解,重视品行实际,反对胡吹海侃。他认为桓温盛极必衰而没有答应桓温提出的联姻请求。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裴冕,字章甫,为河东冠族。以门荫再迁渭南县尉,以吏道闻。御史中丞王鉷充京畿采访使,表为判官。冕虽无学术,守职通明,果于临事,鉷甚委之。及鉷得罪伏法,时宰臣李林甫方窃权柄,人咸惧之,鉷宾佐数百,不敢窥鉷门。冕独收鉷尸,亲自护丧,瘗于近郊,冕自是知名。玄宗幸蜀,诏太子充天下兵马元帅,以冕为之副。冕遇太子于平凉,具陈事势,劝之朔方,亟入灵武。冕与杜鸿渐劝进曰:“主上厌勤大位,南幸蜀川,宗社神器,须有所归,天意人事,不可固违。若逡巡退让,失亿兆心,则大事去矣!臣等犹知之,况贤智乎!”太子曰:“南平寇逆,奉迎銮舆,退居储贰,侍膳左右,岂不乐哉!公等何言之过也?”冕与杜鸿渐又进曰:“殿下藉累圣之资,有天下之表。殷忧启圣,正在今日。所从殿下六军将士,皆关辅百姓,日夜思归。大军一散,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从众,臣等敢以死请。”凡劝进五上,乃依。肃宗即位,倚以为政。
冕性忠勤,悉心奉公,稍得人心。然不识大体,以聚人曰财,乃下令卖官鬻爵,度尼僧道士,以储积为务。人不愿者,科令就之。冕以幸臣李辅国权盛,将附之,乃表辅国亲昵术士中书舍人刘烜充山陵使判官。烜坐法,冕坐贬施州刺史。元载秉政。载为新平县尉,王鉷辟在巡内,冕常引之,载颇德冕。会宰臣杜鸿渐卒,载遂举冕代之。冕时已衰瘵,载以其顺己,引为同列。受命之际,蹈舞绝倒。冕兼掌兵权留守之任,俸钱每月二千余贯。性本侈靡,好尚车服及营珍馔,名马在枥,直数百金者常十数。每会宾友,滋味品数,坐客有昧于名者。自创巾子,其状新奇,市肆因而效之,呼为“仆射样”。初代鸿渐,小吏以俸钱文簿白之,冕顾子弟,喜见于色,其嗜利若此。拜职未盈月,卒,大历四年十二月也。
(节选自《旧唐书·裴冕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果于临事,鉷甚委之委:委任
B.亲自护丧,瘗于近郊瘗:掩埋
C.殷忧启圣,正在今日殷:众多
D.悉心奉公,稍得人心稍:逐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裴冕侈靡嗜利的一组是(???)
①不如因而抚之以从众,臣等敢以死请??????②乃下令卖官鬻爵,度尼僧道士
③俸钱每月二千余贯??????????????????????④好尚车服及营珍馔
⑤滋味品数,坐客有昧于名者??????????????⑥冕顾子弟,喜见于色
< border="0"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A.②③④
| B.①④⑤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冕精于吏事,不畏权贵。他入仕后忠于职守,开通明察,处事果决。王鉷伏法后数百宾佐唯独裴冕收敛了王鉷的尸体,亲自护理丧事,由此声名大振。 B.裴冕忠厚勤勉,匡扶社稷。他一心为公,在玄宗入蜀后大力劝进,希望太子顺从天意人情登基即位,在裴冕等人先后五次恳切劝进后,太子才同意。 C.裴冕不识大体,卖官度僧。他在肃宗倚靠他辅政时卖官鬻爵,把搜刮钱财视为要务,人们不愿意时,就用法令条律强迫他们,以致百姓怨声载道。 D.裴冕亲附权臣,身居高位。他与元载有旧,元载执政时因裴冕顺从自己而在宰臣杜鸿渐去世后引荐裴冕取代他,但裴冕就职不逾月而卒。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鉷得罪伏法,时宰臣李林甫方窃权柄,人咸惧之,鉷宾佐数百,不敢窥鉷门。 (2)载为新平县尉,王鉷辟在巡内,冕常引之,载颇德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贞观十五年,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令人多赍金帛,历诸国市马。魏徵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诸蕃闻之,且不重中国。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太宗遽令止之。???????????????????????????????????????????????? (选自《贞观政要·纳谏》,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请数其罪云数:屡次 B.又令人多赍金帛赍:送东西给人
C.诸蕃闻之,且不重中国重:敬重 D.皆邈过三王之上邈: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无乃尔是过与 B.齐桓公之郭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C.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D.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小题3:下列全能体现唐太宗从谏如流的一组是(???)(3分) ①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②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③太宗意乃解??????????????????????????????④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⑤又令人多赍金帛??????????????????????????⑥太宗遽令止之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珪认为李世民收留庐江王抢来的女人是知错犯错,就引用齐国父老的话对他进行讽谏。 B.李世民的妻子针对他因骏马死了而要杀养马人,引用齐景公的例子对他进行了谏止。 C.魏征认为派人去买千里马是不正确的,因为买千里马会花费很多金钱,还会让各少数民族生怨。 D.汉文帝认为要了千里马也没什么用,就补偿送千里马的人来回的路费,打发他走了。 小题5:断句和翻译。(9分) (1)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曲线处断句。(3分) 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 (2)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3分) 答:????????????????????????????????????????????????????????????????????????????????????????????????????????????????????????????????????????????????????????????????????? ②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3分) 答:???????????????????????????????????????????????????????????????????????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约其自归以就死 约:约定 ???? B.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期:希望 ???? C.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 移:移动 D.不逆情以干誉 逆:违背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则何为而可/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B.所以求此名也/所以纵之乎 ????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D.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其圣人之法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对君子要讲信义,而对小人要施加刑罚。 ???? B.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施加刑罚而将犯人打入死地,这是罪大恶极的行为,这又让小人特别嚣张。 ???? C.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假如)料到犯人必会回来才将他们放走,这是上面(皇帝)窥察揣摩下面(囚犯)的想法。????? D.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哪里有所说的(皇帝)施加恩德与(囚犯)懂得了信义这种情形呢。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区分君子与小人,要看其是否能够为了“义”殒身不恤,视死如归。 B.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的做法只不过是为了求得贤德君主之名,并不值得称赞。 ???? C.作者认为囚犯在明知必死时做出回去领死的抉择,才可以说施恩教化取得成功。 D.作者认为圣君明主治世应以人情为本,既不追求标新立异,也不追求作秀求名。??? 5.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 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事事都要讲“和”。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小题2: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