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1-24 21:50: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3分/题)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脩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脩其天爵,以要①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注】①要:通“邀”,求取,追求。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爵”指仁义忠信等,孟子认为这些是天然值得尊崇的。
B.“人爵”则是偏重于物质的、外在的爵位,完全靠人委任、封赏或世袭取得。
C.“天爵”、 “人爵”思想,与其“仁政”、“性善”、“致仕”等思想贯通为一体,是孟子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D.孟子所谓的“天爵”,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修炼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逐渐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
小题2:这段话主要讲了“天爵”“人爵”,请根据选段谈谈你对“天爵”和“人爵”的看法。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操大军追来,张飞巧设疑兵,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横矛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断喝,竟然将曹操的一员大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坠马而死,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几十万大军被吓退。
B.鲁肃向刘备讨荆州,孔明借口荆襄九郡是刘表地盘,刘表虽死,其子刘琦尚在,刘备以叔辅侄为由,将鲁肃赶了回去。
C.关羽见赵云、张飞双双立功,便带领五百人马来攻长沙,与老将黄忠展开激战。在阵前黄忠的战马马失前蹄,关羽刀下留情,作为回报,黄忠对关羽箭下留情。太守韩玄大怒,要杀黄忠,最后魏延杀了太守,献了城池。
D曹操急率人马撤退,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去合淝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陆逊伏击;在往彝陵逃命时,又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华容道遇关公,关羽念及旧情,放过曹操。
小题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操派人招降西凉州的马腾,想让马腾南下征讨孙权。曹操为笼络马腾,特向汉献帝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并将其家属迁入邺城,便于控制。又拜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
B.由于天热难耐,刘备军马从猇亭一直排到川口,前后扎下四十个营寨,接连七百余里。白天旌旗蔽日,晚上火光映天。刘备每天派入挑战,陆逊只令坚守,不准出迎。刘备焦躁不安。夏天炎热,刘备将营寨移到树林中阴凉之处。
C.孟获第六次被放回后,请来了乌戈国的藤甲军,孔明将藤甲军诱入盘蛇谷,把藤甲军全部抓获,孟获第七次被擒。至此,孟获终于心服。诸葛亮封孟获为王,并归还所有夺取的土地。南蛮从此臣服,发誓永不再反。蜀国南方从此平定下来。
D.诸葛亮回到汉中,想起刘备临死时曾嘱咐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的话,感慨自己用人不慎,误了蜀国大事。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诸葛亮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
小题5:简答题(5分,只选做一题)(5分)
(1)“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鸭,吾得姜伯约如得一凤”,这是诸葛亮对赵云所说的话。这“一凤”是谁?诸葛亮是如何用计“得一凤”的?请简述。
(2)曹操曾经梦见“三马同槽”,是哪“三马”?他们是如何“诈病赚曹爽”的?请简述。



2、阅读题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太湖的古名)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选自明?高启《高太史凫藻集》)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
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⑤周彝:周代的铜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
⑦钟、王:钟繇、王羲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酒徒去谢:告别
B.故人皆生多:赞许
C.素工草隶,钟、王逼:逼迫
D.使酒人能勇恶:怎么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南宫生“任侠好客”性格的一组是(3分)(  )
①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
②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③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
④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
⑤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宫生年轻时不仅任侠好客,而且有大志,但因为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未能建一番大的功业。
B.南宫生的“任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勇”和“义”,文章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的。
C.作者表现南宫生的“奇”,引的事例都很突出,叙述、描写很生动,所以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D.文章末尾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退隐,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今天应该批判地对待。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5分)???
(2)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的文字,然后回答题目。 (10分)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小题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4分)
苏 轼 尝 见 其 诗 文 以 为 妙 绝 当 世 独 立 万 物 之 表 世 久 无 此 作 由 是 声 名 始 震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2分)
(2)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拙效传
(明)袁宏道①
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作《拙效传》。
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睛虬须,色若锈铁。尝从余武昌,偶令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冬伛偻突②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仆。戚尝刈薪,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加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一日至舍,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其痴绝皆此类。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而四拙以无过,而衣食,主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
【注】①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②突:烟囱。③伯修,宏道兄宗道之字。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从余武昌,偶令邻生处过:拜访
B.一日至舍,犬逐之比:亲近
C.而四拙以无过,而衣食坐:不费心,不劳神
D.主者其无他谅:体谅
小题2:从文中下列事件的前因后果看,能体现作者或其家人对拙仆们关爱的事件是(3分)
①冬仆迷路??②冬仆饮酒??③冬仆推门???④东仆市饼?⑤戚仆缚薪?⑥奎仆市帽

A.③⑤
B.②⑥
C.①②④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这篇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冬这个仆人很健忘,他随作者到燕京,与门隶们玩耍,有时人们问他的姓名他都回答不上来。
B.文章详略得当,共写了四仆,其中冬是自己的仆人,记了四件事,最详;其余三仆,则较略,奎仆记了两件事,戚仆和东仆各只记了一件事。
C.作者说:狡兔和乌贼善于趋避和藏身,却仍然难逃杀身之祸,意在说明巧不如拙。
D.作者赞仆之拙,认为拙者有福,与老庄的大拙胜巧.巧伪不如拙诚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3分)
答:???????????????????????????????????????????????????????????????????????
(2)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3分)
答:???????????????????????????????????????????????????????????????????????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梁、晋争天下为劲敌。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是时,晋已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 末帝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日:“三日。”左右皆失笑。
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
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即驰骑救之。比至,而南城已破矣。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为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注)注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注:守捉,以少量兵力驻守。)???????(摘自《新五代史》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虏彦章妻子归太原之:到,往……去
B.大臣宿将多被谗间宿将:有经验的老将
C.与凝协力之倾:倾力协助
D.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全活:保全,使……活下来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表明王彦章“骁勇善战”和“忠义守节”的一组是(??)
A.① 斩其使者以自绝② 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B.① 事急矣,非彦章不可② 臣身不用,不如死
C.① 非守殷敌也② 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
D.① 比至,而南城已破矣② 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叙述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彦章骁勇有力,晋人俘虏其家人,以此诱迫彦章投降。尽管末帝昏乱,奸臣当道,自己无用武之地,但他仍不为晋人所动。
B.晋人攻取郓州,梁人举国震动。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荐彦章。彦章临危受命,不负众望,大破南城,显示了他在梁的重要地位和才能。
C.王彦章激愤于国力日衰,立志诛杀奸臣,终为部下谗陷,被罢免官职。但后来当梁末帝委任他为招讨使时,仍挺身而出,直至兵败被俘。
D.王彦章虽是—介武夫,但他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表白自己为人的准则,被俘后,宁死不事二君,表现出他的忠义守节。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