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既冠,入乡校,卓然不苟于去就取舍。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岁旱,帅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有持妖术号“真武法”、“空云子”、“宝华主”者,皆禁绝之。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诉于宰,宰曰:“牛失十载,安得一旦复之。”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鞫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钗者,诘朝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有姑诉妇不养者二,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姑犹呵之,其一反之。如是累日,遂得其情。
宰刚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乡邦,其烈实多。置义仓,创义役,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某无田可耕,某无庐可居,某之子女长矣而未昏嫁,皆汲汲经理,如己实任其责。桥有病涉,路有险阻,虽巨役必捐赀先倡而程其事。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丧会,窃券而逃——券:契据
B.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伺:侍候
C.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纠察:检举监督
D.皆汲汲经理——经理:处理操办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的一组是(???? )
①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
②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
③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
④命各持一芦……即讯之,果伏其罪
⑤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
⑥置义仓,创义役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宰任江宁县尉时,为治理地方上盛行的巫术之风,采取有力手段,严厉禁止,使民风渐变,原来做巫祝的人也大都改行务农了。
B.刘宰清明廉洁,外出办事,与差吏士卒吃同样的蔬菜和同样的水。离职时,他的箱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与主簿赵师秀酬唱的诗集。
C.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经常运用计谋使犯罪嫌疑人招供。借此捕获了偷契据的租牛人,让偷金钗的自投罗网,制裁了欺侮媳妇的恶婆婆。
D.刘宰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关怀备至。筑路修桥,他捐钱并督办;百姓无田耕、无房住、子女没能成婚,他都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尽心竭力去办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旱,帅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置之有司,咸以为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C
4.(1)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
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①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②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溃。奏至,世宗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竿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注释:①并:并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太原一带。 ②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祖微时,欲聘之 聘:以礼物订婚。
B.廷璋至,屏左右 屏:使……退避。
C.廷璋获之,械送京师 械:镣铐。
D.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 赍:携带
小题2:下列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②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B.①虽见小吏,未尝懈惰 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C.①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①城中鼓噪以出 ②有杀身以成仁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
①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 ?????????? ②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③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 ④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
⑤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 ???? ⑥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
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
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 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就算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
(2)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械:用镣铐拘禁
小题1:所:代词,用在动词前面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人或事物、地方。A者:前者是代词,可译为“……的情况”,或“……的状态”;后者是衬音助词。B乃:前者表假设,“即使”;后者表转折,“虽然”。D以:前者是连词,表修饰关系;后者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
小题1:②写廷璋的悲伤;⑤写廷璋好仪表;⑥写廷璋善待士。
小题1:“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文中没有依据。
小题1:(1)句意1分,“卒”“具”各1分(2)句意1分,“损”“攘” 各1分(3)句意1分,“授”“要”“成人”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一向低微贫贱,有个姐姐守寡住在京城,周祖地位低下时,想要娶她,他姐姐把这事告诉了杨廷璋。杨廷璋去见周祖,回来对姐姐说:“这个人相貌不一般,不可拒绝他。”姐姐就听从了他。
周祖随从汉祖镇守太原,杨廷璋多次探望他的姐姐,周祖喜欢他的纯朴谨慎。姐姐去世, 留杨廷璋在身边供职。等到外出讨伐三处叛乱,入京平定国难,杨廷璋多次献上奇妙的计谋。 周祖即位,追认册封杨廷璋的姐姐为淑妃,破格提拔杨廷璋为右飞龙使,杨廷璋坚决推辞不受。
周世宗从澶渊返回京城,说杨廷璋有办事能力,升为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病不朝见,周祖命令杨廷璋前去接替他。将要出发,对他说:“如果史懿不接受命令,就设法谋取他。”杨廷璋到达后,让周围的人退避,把诏书给史懿看,告知祸福利害,史懿当天就上了路。不久听说周主去世,杨廷璋几天吐血不进食。
正值隰州刺史孙议去世,杨廷璋派遣监军李谦溥掌管州事。李谦溥到达,并军来攻打这座城,参与谋划的人认为应当赶快救援他。杨廷璋说:“隰州城墙坚固完整,并军仓促到来,不能制造攻城的器械,应当出奇计打败他们。”就招募不怕死的勇士一百多人,许诺给予重赏,从小路派人约李谦溥为内应。到达后就悄悄在夜间出击,城中士兵呐喊冲出,并军大败。奏章送到,世宗下诏褒奖他。
宋初,加官检校太尉。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命令卢多逊撰写碑文赏赐他。李筠叛乱,暗中派遣亲信让他携带密封书信向邻国求援,杨廷璋捉获了他,给他戴上镣铐押送京城,趁机献上攻取的计策,皇帝当即下诏把谋划的事委托给他。等到皇帝亲征时,诏令杨廷璋率所辖军队进入阴地,分散贼势。贼军平定,返回军镇。
杨廷璋髯美,上须长而下须短,喜好修饰容貌仪表,即使会见小吏,也未曾怠惰。善待士人,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在晋州时,太祖任命荆罕儒为钤辖。荆罕儒因为杨廷璋是周朝近亲,怀疑他有二心,每次进入府中,随从的人都手持刀剑,想要杀杨廷璋。杨廷璋推诚相待,毫不设防,荆罕儒也不敢动手,最终也没有祸患。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闲:闲适)
B.期可已矣。(期:一年)
C.杀鸡为黍而食之(食:拿东西给人吃)
D.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而: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闲:木栏,这里指界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加粗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救护,卫护 直夜溃围南出——突破
B.谒入,吕公大惊——名帖 南绝幕,遇右将军——横渡
C.上服度则六亲固——遵循 偶语者弃市——配合,辅助
D.时不利兮骓不逝——奔驰 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应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不可伸,逐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筋骨,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好民取其货,而负其价不还。君至惩期成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
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嵴涸,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精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 ,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避闲散,徙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期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注]①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值母病笃笃:严重。
B.向者,通判监修向:先前。
C.君奉委巡察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度:打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发愤以卒/木欣欣以向荣
B.填淤则舟楫不通/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月出于乐山之上
D.既为方伯所知/秦王为赵王击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
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
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向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
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 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
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液晶,有机会升迁时却病帮,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都推测许曾裕应当为朝廷重用。度:推测。
小题2: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两个“以”都是连词,相当于“而”,连接修饰语与被修饰语。B项第一个“那么”,连词;第二个“则”,转折连词。C项第一个“于”,介词,向;第二个“于”是介词,从。D项第一个“为”,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介词,替。
小题3: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外来商人感激涕零”的原因是“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看到松江多事的百姓拿了小商贩的货,欠下小商贩的钱却不还。于是惩处到了约定期限不还钱,奸诈狡黠的几个人,保护了外地的小商贩利益”。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以为:认为。因:于是。以:来。 (重点词语翻译准确,语句通顺)(2) 虽然:即使这样。以:把。施设:施政。为足有为者: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句式:岂其有歉于彼邪?难道比他们少吗?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