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24 21:54: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醉白堂记
【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於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於伊、周矣,而犹有羡於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於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於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於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於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於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於当时,而文采表於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於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於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於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於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於老彭,自同於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於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於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韩)琦早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怒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为学士临边,年甫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宋嘉祐、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
当是时,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曰:“韩琦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
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生死度外,岂可豫忧其
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
(节选自《宋史·韩琦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行乎利害之涂涂:通“途”,道路
B.而天下共挽留之,莫释也释:释手,放弃
C.方其寓形于一醉也寓形:寄托形骸
D.韩琦所为诚善诚善:诚实善良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忠献公“无愧于伊周”的一组是
①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②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④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
⑤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⑥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琦生前曾经在自己的宅第旁园池之上建造一座娱乐休憩的厅堂,并且把这座厅堂命名为“醉白”,借以寄托自己的情趣怀抱。
B.韩琦操劳一生,辅佐三帝,功勋卓著,任大责重,求去不得;但晚年羡慕白乐天享受山水园池之乐。因此遭到世人的责怪。
C.古之君子对自己要求严,孔子认为自己不如学生颜渊。韩琦能够自比白乐天,可见他也像孔子一样“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
D.宋史《韩琦传》选段赞美韩琦识量英伟,年轻有为,肯定他在国家危疑之际不顾个人生死安危,知无不为,勇于担当。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D(诚善:诚,的确,确实;善,好,对。)
小题2:B(排除①④⑥,①泛指担任治理天下工作辛劳繁重④说的是白乐天⑥写韩琦不在乎个人得失。)
小题3:B(“遭到世人的责怪”错,世人只是觉得韩琦可比伊尹,对他羡慕乐天不能理解,没有责怪之意。)
附:文言文译文
已故魏国忠献公韩琦在自己府第池塘之上建造了一座厅堂,取名为“醉白”。选取白居易《池上》一诗,作醉白堂歌。意思好像是羡慕白居易并且认为自己有不及白居易的地方。天下士人,听说后心生疑虑,认为忠献公已经无愧于商代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却还羡慕白乐天,是何道理。
我听了这些士人的议论感到好笑,我说:忠献公哪里只是羡慕白乐天啊,人家忠献公正想做一个普通人却得不到。老天生出这个人,将要让他担当天下重任,那么受冻的人找他求衣穿,挨饿的人找他要饭吃。凡是不能满足的都想要得到满足。如果有谁能够帮助他们,那他将穷于应付。因此他将一辈子处在辛勤劳苦之中,遭遇各种利害冲突。这难道是人所愿意做的吗?忠献公治理国家已经辅佐三个皇帝。晚年萌生告老还乡的强烈愿望,可是大家一起挽留他继续任职,他不能够放弃。在这个时候,他对白乐天有羡慕的感情,是不值得奇怪的。但是把白乐天平生行事和忠献公比较,人生收获的大小多少,那么后世的评论,相信一定会公允无欺。治理天下,平定叛乱,安抚国家,却不居功自傲。渴求贤才,拿爵禄赏赐天下贤才,而世人并不知道对他感恩。勇敢征战,安定六军。遥远边陲地域的人也仰慕他的风采,而国家安危系于一身。这些都是忠献公做到的,而白乐天没有做到。在自己身体强健时乞求告老还乡,退隐田园十五年,每天和朋友们饮酒赋诗,尽享山水田园乐趣。家里有穿不完的布帛,吃不完的粮食,歌舞作乐享受不尽。这些就是白乐天所拥有的,而忠献公享受不到这些。忠诚言论,美好计谋,为国家效劳,而且灿烂文采在后代显露;处境困穷,不改变操守,道德人品比古人还高,这些方面忠献公和白乐天都是一样的拥有。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只是将寄托情趣在与白乐天相同的爱好中。当他在一醉之中寄托自己的情怀,看淡得失,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等同世间万物。完全融入自然之中,不仅仅是和白乐天相比较。古代君子对自己要求繁多,对个人身名要求低廉。因此他们实际才能超过名声,因而世人对他们盛赞不厌。圣人如孔子,却把自己比为左丘明,自认为不如学生颜渊。后世君子,他们的实际才能不能达到,可是都有奢求名声的愿望。杨雄自比为孟轲,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人始终不赞同他们。由此看来,忠献公之贤能比他们要高出很多。
过去忠献公曾对他儿子忠彦说,想求我为醉白堂写一篇记没有实现。死后,忠彦告诉我,我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于是流着泪写了这篇记。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玄宗在东都,酉甫②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③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源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④。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 “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擢第:登第,单进士。②酉甫:音pú,合聚饮食。③笥:音sì,盛衣物的竹器。④饫:音yù,饱。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食不盐酪,藉无茵席藉:坐,卧。
B.盗请格虎自赎,许之格:击,打。
C.房琯每见德秀每:经常。
D.子哭过哀,礼欤礼:符合礼节。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陶然弹琴以自娱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德秀对母亲十分孝顺,母亲去世,服丧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服丧期满,因生活所迫,调任南和尉,后因人举荐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B.元德秀年轻时未趁父母健在娶妻,母亲去世后,不肯结婚,打算抚育侄子作子嗣;后来年龄大了,他又准备娶妻,因家里贫穷,不得已求任鲁山县令。
C.元德秀乐善好施,淡泊名利,安于清贫,晚年定居陆浑,从不锁门,家无仆妾,有时整天不烧火做饭;为人率性,善作文辞,得到房珀等人的称赞。
D.元德秀去世后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族弟元结对他十分尊崇,认为他不求富足,不苟言辞,不贪女色,品行足以警戒那些纨绔子弟和荒淫贪佞之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5分)
(2)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D。
小题:B。

本题解析:
小题:C。(每:每次。)
小题:D。(D项第一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却”,第二句中的“而”为承接连词,可不译;A项“为”均为句末疑问语气词,可不译;B项“乃”均为顺接连词,可译为“于是”“就”;C项“以”均为目的连词,可译为“来”。)
小题:.B。(原文指元德秀侄子长大了,准备给侄子娶妻,而不是自己娶妻。)
小题:见译文
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府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进了京城。考中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棚守护,吃饭不放盐酪,坐卧不垫坐垫和席子。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调到南河县任县尉,(治理期间)有仁惠的政绩。黜陟使把他的事迹报告给皇上,朝廷提拔他做龙武军录事参军。
元德秀因没有来得及在父母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当初,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成了孤儿,又没有钱请奶妈,德秀就亲自喂养他。侄子长大后,他将要为侄儿娶媳妇,但家里十分贫穷,于是就请求任鲁山县令。有个小偷被关押在牢里,正碰上当地老虎作恶,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如果受牵累,我一个人承担罪责,不牵连到其他人。”第二天,小偷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
元德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吃饭穿衣。(当县令)满一年,他用来盛物的竹筐里仅剩一匹细绢,他赶着一辆柴车离任。他喜爱陆浑秀丽的山水,于是(在那儿)定居。他的住宅不造围墙,不设门锁,也没有奴婢。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做饭。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琴来自娱自乐。元德秀擅长写文章,写了一篇《蹇士赋》来自比。房琯每次见到他,总是叹息说:“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便使人的名利之心都忘却了。”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在衰败和庸俗的环境中,但使我不感到耻辱的,是因为我结识了元紫芝呀。”
天宝十三年,元德秀去世,死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竹盆和舀水的瓢之类的东西。族弟元结哭丧时极度悲哀,有人说:“你哭得过于悲哀,合乎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礼节过分,却不知情感真挚。人们感情上所沉溺、喜爱的事物,他从来没有。他活着的六十年中不曾接近女色、正视锦绣,不曾谋求富足、苟且言辞、贪恋女色,未曾有十亩大的土地、十多尺长的房子和十来岁的僮仆,也未曾用完整的布做衣服穿,用多种调料做饭吃。我哀悼他,是要告诫那些荒淫贪佞之徒和纨绔子弟呀!”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进,字文进,钱唐人也。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①。一时待诏②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进入京,众工妒之。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画惟红不易著,进独得古法入妙。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故进住京师,颇穷乏。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在市见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③耳。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能徒智于缣素,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然进数奇,虽得待诏,亦坎坷亡大遇。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澹远。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注:①天纵:上天所放任,上天贱予并任他充分发挥才能。②待诏:官名,地位低微,以一技之长入宫听倏皇帝命令使唤。③御:使用。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意义正确的一组是(?? )
①然进数奇?②画惟红不易著
A?①qí与众不同?②zhù显著
B?①jī命运不好?②zhuó使颜色附着纸上
C?①qí命运不好?②zhù显著
D?①jī与众不同?②zhuó使颜色附着纸上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御制天纵?御制:宣宗画的画
B?直倍常工?直:简直
C?能徒智于缣素?缣素:都是丝织品,缣色微黄,素色白
D?其真亦罕遇云?真:指戴进的真迹
3?对下列句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宣宗颔之②卒成其名
A?①表示宣宗对谢廷循的话赞同?②是指戴进当了待诏的官
B?①表示宣宗对戴进的画不欣赏?②是指戴进在明代画家中数第一
C?①表示宣宗对谢廷循的话赞同?②是指戴进在明代画家中数第一
D?①表示宣宗对戴进的画不欣赏?②是指戴进当了待诏的官
4?下面是对“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劳尽心神力气,却成为这样的结果,岂不是白白地混饭吃吗?制作这些东西的意义应该是依靠这个使我名声不朽啊!
B?我劳尽心神力气,却成为这样的结果,岂不是白白地混饭吃吗?我是想依靠制作这些东西使我的名声不朽罢了。
C?我劳尽心神力气制作这些东西,难道仅仅是为了换饭吃吗?它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依靠这个使我名声不朽啊!
D?我劳尽心神力气制作这些东西,难道仅仅是为了换饭吃吗?我是想依靠制作这些东西使我的名声不朽罢了。


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本题解析:
1、B(首先据文意判断其读音)
2、B(“直”,同“值”,价钱
3、C?
4、D(句中的“为此”,是指制作这些金银器。“徒”仅仅。“糈”,读xǚ,粮食,“得糈”可译为“换饭吃”。“意”,心想)?
【译文】
明代画家以戴进为第一名。戴进,字文进,杭州人。明宣宗喜欢绘画,他绘制的画充分发挥了上天赐予他的才能。当时,他身边的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都有名气。戴进入京城,画家们妒忌他。一天,在仁智殿呈画给皇上,载进呈上的是《秋江独钓图》,画中人穿着红袍在水边垂钓。绘画唯有红颜色不易著,戴进独自得到古法的妙处。明宣宗观赏它。谢廷循在旁边跪下对皇帝说:“戴进的画非常美,但是赤红色是朝廷高级官员的服色,怎么让钓鱼人穿红袍呢!”宣宗点头赞同,于是就用手一挥不再看戴进其余的画。所以戴进住在京师,十分穷苦。戴进原先是首饰匠,他锻制的人物花鸟,模拟得形神毕肖十分精奇,其价值超过一般锻工制品的一倍。戴进自己很得意,以为人们一定十分看重而流传下去。一天,在集市的熔金人那里,看到的首饰,就是戴进打制的,顿时感到悲伤失意。回来他对人说:“我为制造这些东西耗尽了心血,哪里仅仅为了换饭吃呢?心想将借首饰使我的名字不朽啊。如今他们销毁我制造的首饰一点不爱惜,这种手艺不值得再作下去了。今后我将干什么工作才行呢?”人们对他说:“你那巧妙的技术放在金银首饰上,首饰只供世人把玩及小孩妇女装饰而已。他们只沉溺于首饰的辉煌光亮,哪里了解制作人的辛苦?你若能把手艺移到素绢上作画,这样一定流传下去了。”戴进高兴极了,就学画画,当时名声很高。然而戴进命运不好,虽然得到待诏官位,但前途坎坷不平,没有得到皇帝的恩遇。他的画在疏淡的几笔中能细致的描摩事物,用笔清淡幽深。他画人物尤其美,他的真迹也很少看见了。我钦佩戴进,一个首饰匠,却立下不朽志向,最终出了名。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俨骖马非于上路。 上:高?
B.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区:天空?

C.穷且益坚?穷:不富裕的
D.披绣闼,俯雕甍。 披:打开
小题2: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设色浓重,下句设色淡雅,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此句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晚秋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由眼前傍晚的渔船和雁群,展开联想,用虚写手法传达远在“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渔歌和雁群,虚实结合。
小题3:对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处困境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D.“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②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处境艰难
小题2: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
小题3:无恨主之意
小题4: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铁骑无声望似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