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辛巳二月,余将登黄山,憩余抡仲之桃源庵。日将夕矣,微雨霡霂①,四山无人,白龙潭水撞耳如悬霤②,顾而乐之。谓同游吴去尘曰:“此时安得一二高人逸士,剥啄款门,为空谷之足音乎?”俄而,篱落间飒拉有声,屐齿特特然,则邵幼青偕其叔梁卿,俨然造焉。再拜而起曰:“吾两人宿舂粮,从夫子于白岳而不及也,今乃得追杖屦于此。”皆出其诗以求正焉。越翌日,余登山憩文殊院,幼青踵至,曰:“梁卿肥,不便登顿,至慈光寺而反,吾亦从此而止。明日遥望天都峰顶,如昔人登莲华峰,以白烟一缕为信,摇手一笑耳。”
余语去尘:“新安城市,浩如尘海,得二邵君,差足妆点物色,他日可以为美谈也。”问二邵诗云何,余曰:“古云诗人,不人其诗而诗其人者,何也?人其诗,则其人与其诗二也,寻行而数墨,俪花而斗叶,其于诗犹无与也。诗其人,则其人之性情诗也,形状诗也,衣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吾与子游芗村、药谷之间,山重水袭,溪回谷转,青鞋布袜,杳然尘埃之外。于斯地也,穿烟岚,穴云气,扶杖而追寻。司空表圣之论诗曰:‘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吾之遇二邵于斯也,表圣之所云,显显然在心目间,称之曰诗人焉其可矣。吾游黟山,不获见桃花如扇,竹叶如笠,松花如纛,得二诗人于芗村、药谷之间,夫然后而知诗,夫然后而知诗人,兹游之所得奢矣。”去尘告我曰:“幼青以求序故,典妇一钗,赁舟过虞山,食尽反矣,幸有以慰。”余曰:“诺。”遂书之以为序。
幼青肤清貌癯,如羽人道流。其诗少摹长吉,晚师香山,骨气清稳,非以割剥为能事也。海内能诗者知之,余不具列焉。(取材于钱谦益《邵幼青诗草序》)
注释:①霡霂(mài mù):小雨连绵。②悬霤(liù):雨水从屋檐流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顾:回头看
B.吾两人宿舂粮宿:准备
C.幼青踵至踵:跟随
D.食尽反矣反:通“返”,回去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出其诗以求正焉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B.①则其人之性情诗也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表圣之所云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①余不具列焉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小题3: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余)憩余抡仲之桃源庵
B.今(乃)得追杖屦于此
C.(去尘)问二邵诗云何
D.幸有以慰(吾)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游览黄山,途中碰到阴雨天气,借宿于余抡仲的桃花庵,在那里偶遇邵幼青。
B.邵梁卿因身体原因只走到慈光寺,邵幼青在到达文殊院后,也不准备再往上攀登。
C.在与去尘的对话中,作者阐释了“诗其人”的诗歌创作理论,称二邵为真正的诗人。
D.了解了邵幼青的诚意,又因为激赏他的性情品格,作者欣然命笔,为其诗集作序。
小题5:把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书之以为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李密的《陈情表》选自《昭明文选》,是西晋时一篇寓理于情的奏章名作。
B.《陈情表》紧扣“忠”字,以忠于晋武帝的情与理感人、服人,可谓曲尽其妙。
C.《陈情表》结构严谨,脉胳分明,层层深入,有很强的逻辑性。
D.《陈情表》语言生动形象,文中不少富有生命力的词语常被后人引用。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
狄仁杰使岐州,遇背军士卒数百人,夜纵剽掠,昼潜山谷,州县擒捕系狱者数十人。仁杰曰:“此途穷者,不辑之,当为患。”乃明榜要路,许以陈首。高宗喜曰:“仁杰识国家大体。”乃颁示天下,宥其同类。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赠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粱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之比。???????????????????????????????
(节选自《大唐新语》)
【注】①诖(guà)误:贻误,连累,牵累。②戎旃(zhān):军旗,这里指军队。③著纲:颁布法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宥其同类宥:饶恕
B.恐乖陛下存恤之意乖:违背
C.愿矜其诖误矜:怜悯
D.自天兵暂临暂:暂时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反映狄仁杰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的一组是(3分)???(???)
①颁示天下,宥其同类??????????????②时狄仁杰哀其诖误
③止司刑使,停斩决????????????????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⑤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⑥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仁杰小时候就表现不凡,出言不俗;在歧州时做事,被高宗称赞“识国家大体”。
B.狄仁杰上表为越王事件中受连累的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
C.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百姓闻讯,都抱头痛哭,伤心至极。
D.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狄仁杰毫不畏惧,据理抗争,斥责其纵容手下贪功滥杀。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5分)
(2)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5分)
4、单选题 对下面句子中加粗的“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⑤约为婚姻??
⑥军中无以为乐??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父仲,哀帝时为谏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歙。歙女弟为汉中王刘嘉妻,嘉遣人迎歙,因南之汉中。更始败①,歙劝嘉归光武,遂与嘉俱东诣洛阳。
帝见歙,大欢,即解衣为衣之,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臣尝与隗嚣相遇长安。其人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
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②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八年春,歙与征虏将军祭遵袭略阳,遵道病还,分遣精兵随歙,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
明年,攻拔落门,隗嚣支党周宗、赵恢及天水属县皆降。初王莽世,羌虏多背叛,而隗嚣招怀其酋豪,遂得为用。及嚣亡后,五溪、先零诸种数为寇掠,皆营堑自守,州郡不能讨。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刘尚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又击破襄武贼傅栗卿等。
十一年,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投笔抽刃而绝。赠歙中郎将、征羌侯印绶,谥曰节侯。(节选自《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注]①更始:更始帝刘玄。???????②冘豫:犹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然之然:认为……正确
B.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发:拆掉,破坏
C.使刺客刺歙,未殊殊:死
D.延见歙,因伏悲哀伏:隐藏伏身
小题2:下列句子中,能表现出来歙勇敢的一项是
①歙劝嘉归光武?????????????????????????????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
③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④自将上陇,嚣众溃走
⑤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⑥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歙的妹妹嫁给汉中王刘嘉后,来歙便应邀来到汉中。刘玄失败后,来歙劝服刘嘉归顺光武帝,光武帝非常高兴。
B.来歙受皇帝之命出使隗嚣,希望劝降隗嚣,孤立公孙述。后来隗嚣把儿子隗恂派到汉朝作为人质。
C.来歙在与征虏将军祭遵袭击略阳途中,因与祭遵意见不合独自率领两千人马从番须、回中径直攻到略阳,杀死隗嚣部下金梁,占领了略阳城。
D.来歙在征讨隗嚣的过程中,隗嚣余党周宗、赵恢和天水县都投降了,后来又打败了五溪、先零等地少数民族的势力。后来蜀地人害怕了便派人刺杀来歙。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5分)
(2)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