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②《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日龙泉,一日太阿。是夕斗牛问气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嗟”字用得好,请分三点说说诗人嗟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修辞角度对本诗尾联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一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 次:停泊;逗:停留。
(1)全诗写景紧扣“夕”字,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4分)
(2)尾联“客”指何人?请结合诗句分析“客”之情感。(3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首联“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草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②,爱杀江南。??
注释:①飐:因风而颤动、飘扬。
小题1:“寿阳曲”和“水仙子”属于这两首小令的???????????。(1分)
小题2: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曲中通过靠岸、卸鱼、
卖鱼等细节写出江南渔人的艰辛。
B.第一首曲中“夕”“闲”“香”等字以声母“x”表达轻柔效应。
C.《咏江南》数词值得玩味,如“十里珠帘”其实何止是十里百里。
D.“爱杀江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小题3:辨析两首散曲的相同之处。(4分)
<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小题1:(1分)曲牌 小题2:(3分)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11分) 鹧鸪天??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①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醾②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③,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得”,一作“渐”。②花名,本为酒名,以花颜色似也,故取以为名。 ③婉娩,柔美,美好;迟暮。 小题1:结合作品简要赏析,词的上片在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怎样的特点。(5分) 小题2:在词的下片中,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动静结合,一二句写树绿花红,为静景,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第四桥 萧立之 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小题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5分) 小题2:结合最后两句赏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运用了那些艺术技巧?(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傲岸不羁、逍遥洒脱、寄情山水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人一开始暗用晋人毕卓“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的典故,为自己画了一幅旁若无人,傲岸不羁的自画像,显得十分潇洒,虽然是“孤樽”,却无“独酌无相亲”的寂寞感。第二句写景,将近处的荻花、洲渚,远处的平林和天上的明月,构成了一幅幽静的秋夜图,十分洗炼而又简洁。第三句令人想起苏轼《赤壁赋》中的一段话:“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末句最有情韵,轻软的橹声犹如人在呢喃自语,既反衬出深夜的寂静,夜色的幽美,也表现出诗人自己心情的轻松愉悦。 点评:分析诗歌形象应走好三步:1.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3.展示形象的意义。因此,简答题答案也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2.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小题2:试题分析:赏析诗最后两句的写景技巧,就是要考虑写景的手法,即怎样写景的。第三句“一江秋色无人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让人联想到苏轼《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意境。末句最有情韵,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轻软的橹声犹如人在呢喃自语,既反衬出深夜的寂静,夜色的幽美,也表现出诗人自己心情的轻松愉悦。 点评:对诗人怎样描写的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般应围绕这样几方面:一是修辞手法,主要考虑是否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二是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考虑是否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等。三是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不是间接抒情。具体答题时,还应注意审题,搞清题目要求,弄清答题数量。比如,本题问的是哪种手法写“心事”的,意味着只能答一种,而不能答几种,这一点应特别注意。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