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共8分)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是离开长安赠别王维所作。
(1) 尾联中有“寂寞”二字,从全诗来看,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
?????????????????????????????????????????????????????????????????????????????????
??????????????????????????????????????????????????????????????????????????????????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
?????????????????????????????????????????????????????????????????????????????????
2、单选题 《琵琶行并序》中有些环境描写的诗句很好地烘托了气氛。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烘托了苍凉悲壮的气氛。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乐声动人、听者全神贯注的气氛。
C.“绕船月明江水寒”一句烘托了孤独寂寞的气氛。
D.“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与朋友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3、阅读题 古诗鉴赏(10分)
鉴赏《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完成后面的题目。
正宫·端正好???????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这支曲子用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意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4分)
?????????????????????????????▲????????????????????????????????????????????????
(2)赏析曲中“染”、“醉”两字的妙处。(6分)
??????????????????????????????▲??????????????????????????????????
4、单选题 【题文】对下面这首诗内容的解说,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邂 逅
(台湾)席慕容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上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
啊/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A.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
B.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琢”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便把“化妆”得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得既含蓄深沉又细致入微,他含蓄地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人更苍老。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⑴这两首诗词运用了何种相同的艺术手法?两首诗词中的梅花形象有什么共同点?
⑵南宋人李壁评王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外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