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1-25 00:01: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地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看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5、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7分)
骤  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小题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4分)
【小题2】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第1、2题的两个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①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②。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①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也有铜制的。因外加彩绘,故名。②“青冢黄昏路”,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加粗的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镜??子
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小题1: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物的哲理小诗,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清晰的理性思辨力,因为这里面熔入了诗人艾青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B.诗人以简短的诗节构筑全篇,其中前六句从正面描述镜子的特征,后面八句则写镜子的遭遇。
C.在诗人的目光里,镜子是很一般的物象,因此对镜子本身无需多费笔墨。
D.有人从镜子身上找见了自己的美丽,从而喜欢它;有人不敢在它面前直视自己,躲避着自己的丑陋,甚至恼羞成怒,“恨不得把它打碎”。
小题2:下列解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是复杂的,镜子也许太天真了,但它却是认真的,一丝不苟地照出人生的美丑。
B.诗中的镜子意象已不是一个具象物了,而是人类普遍认知的一个抽象物。
C.诗人透过意象表层的“一个平面”,看到了其“深不可测”的本质,并且将意象提升到人类认知的普遍高度,使理性获得了超越。事实上,每个人都能从“镜子”身上照见自己的所作所为,看到自己的灵魂。
D.《镜子》一诗凝结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可谓匠心独具。



3、阅读题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令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公元767年,杜甫住在四川夔府的一所草堂中,后把草堂让姓吴的亲戚居住,这是第二次写给吴郎的诗。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扑枣”即打枣,一二句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对西邻打枣的态度和原因。
B.三四两句是分析西邻打别家枣的原因,实在是出于贫穷无奈,因此作为枣树的主人应对她表示亲善。
C.五六句是劝诫枣树的新主人吴郎不要一搬进草堂就插上篱笆,使西邻多心,即使是防范远方的来客也不合时宜。
D.“征求”是指官吏们的剥削;“戎马”是指战乱。作者进一步分析西邻扑枣的原因,指出根源是官吏们的盘剥和持续十年的战乱。



4、阅读题  声声慢
李清照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