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2-02 02:41: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
C.画图识春风面/省:察看
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谏议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供帐,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遂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主祠。(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述 称:称赞
B.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 约束:规定
C.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 敖,同“傲”,骄傲
D.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 治行:政绩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为民兴利”的一组是( )
①其治视民如子
②开通沟渎
③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
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
⑤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⑥躬劝耕农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信臣为人勤劳、肯卖力,而且有谋略。他一心为百姓着想,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B.召信臣一心“为民兴利”,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C.在少府之职时,召信臣认为皇上吃暖房种植的不合时令的蔬菜对健康不利,于是果断地奏请停止生产和供应此类蔬菜。
D.元始四年,皇上下诏书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员,召信臣榜上有名,这说明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4.用“/”断句。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不要求标点,画“/”即可。)


参考答案:1.C
2.B
3.A
4 .信臣为人勤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则天朝,或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为其奴告夜醮,敕御史薛季旭推之。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先于玉阶涕泣不自胜,曰:“庞氏事状,臣子所不忍言。”则天纳之,迁季旭给事中。庞弃市,将就刑,庞男希瑊诉冤于侍御史徐有功,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停决以闻。三司对按,季旭益周密其状。秋官及司刑两曹既宣覆而自惧,众迫有功。有功不获申,遂处绞死。则天召见,迎谓之曰:“卿比按,失出何多也?”有功曰:“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愿陛下宏大德,天下幸甚!”则天默然久之,曰:“去矣!”敕减死,放于岭南。月余,复授侍御史。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则天固授之,有功曰:“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也?势使然也。陛下以法官用臣,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则天既深器重,竟授之,迁司刑少卿。时周兴、来俊臣等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数千百家。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时人方之于定国,中宗朝,追赠越州都督,优赐其家,并授一品官。开元初,窦希瑊外戚荣贵,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注]醮:祭祀。??????失出:判案错误或罪重罚轻。与失入相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御史薛季旭推之????????????????推:审理
B.秋官及司刑两曹既宣覆而自惧??????宣:宣布君王的诏谕
C.卿比按,失出何多也??????????????比:等到
D.迁司刑少卿??????????????????????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2.对下列“以”字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或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②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③有功览状曰:“正当冤状。”停决以闻??④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遇族者数千百家???????? B.庞弃市,将就刑
谁得而族灭也????????????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C.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 D.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
庞氏事状,臣子所不忍言????????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①辄罗告其主???????②必坐而死矣
A. ①常常编造罪名,告发主人??????
②一定会受此连累而死
B. ①常常编造罪名,告发主人
②这样会坐而待毙的
C. ①常常到处告发他们的主人
②一定会受此连累而死
D. ①常常到处告发他们的主人
②这样会坐而待毙的
5.选出全部表示徐有功执法公正宽仁的一组
①有功览状曰:“正当冤状。”停决以闻?②有功不获申??③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④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势使然也??⑤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
A. ①②⑤?????B. ③④⑤?????C. ①③⑤????? D. ②③④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御史薛季旭在处理庞氏一案时,为了迎合武则天,故意制造冤情,致使庞氏被判死刑。
B.在即将行刑时,庞氏的儿子窦希瑊向徐有功诉冤,徐有功停止行刑,奏明朝廷。但三司对案时,由于薛季旭把诉状编造得更加周密,秋官和司刑两曹又怕翻案后受连累,徐有功没有申辩的机会,终于铸成错案。
C.徐有功未能挽救庞氏,并因此受了连累,后来由于他在武则天面前据理力争,武氏也对自己纵容小人罗织罪名,滥杀无辜的做法有所悔恨,徐有功方才免于一死,最后被流放到岭南。
D.徐有功执法公正宽仁,得到武则天的理解,侍御史一职免而复授。徐有功因深受武则天器重,后又升任司刑少卿,在任期间,徐有功为许多人平反了冤假错案,时人把他比做汉代执法名臣于定国。


参考答案:CACACC


本题解析:1.C(比:近来)2.A(④⑤为介词,其余为连词)3.C(情形、情况。A族:动词;状语 B就:临近,接受;完成 D固:坚决;险固,作名词)4.A(罗:编造罪名 坐:牵连、连累)5.C6.C
参考译文
武则天时代,有的人就总是编造罪名,诬告他的主人,来企求得到官府的奖赏。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妻子庞氏,被她的家奴告发在夜里祭祀,皇帝下令让御史薛季旭审理这件事。薛季旭把她诅咒的言语,写成状词报告皇帝,先在玉阶下痛哭流涕,悲不自禁,说:“庞氏诅咒的情况,我不忍心说出来。”武则天接受了他的意见,升季旭为给事中。判庞氏在闹市中执行死刑,暴尸街头。庞氏的儿子希瑊 向侍御史徐有功诉冤,徐有功看了状词之后,说:“应当是冤枉的。”停止执行,禀告皇上。三司会审这案件,薛季旭把诉状编造得更加周密。司寇和司刑两个干事宣布皇上的诏谕之后,自己害怕,众人逼迫徐有功。徐有功没机会申辩,就被判处绞刑。武则天召见他,面对着他说:“你近来处理案件,怎么出错这么多呢?”徐有功说:“判决不当,是臣下我的小过错;爱惜生命,是圣人的大德。希望陛下您弘扬圣人的大德,天下百姓就太幸运了!”武则天沉默了很久,说:“去吧!”下令免去死罪,把徐有功流放到岭南。一个多月,又授予徐有功侍御史的官职。徐有功俯伏在地下,坚决不接受官职。武则天坚决要授官,徐有功说:“我听说鹿在山林里奔走,命运却掌握在厨师手里,为什么呢?事物的趋势决定的。陛下您任命我作法官,我因为重罪轻罚,一定要受牵连而死。”武则天已经很器重他,最终还是授给他官职,升为司刑少卿。当时周兴、来俊臣等编造罪名,诬告天下士人,被族灭的有几千百家。徐有功任司刑,平反的人多不胜数,当时人们把他比做汉代的执法名臣于定国。中宗那一代,追赠他为越州都督,优厚地赏赐给他家,并授给一品官。开元初年,窦希瑊娘家荣华富贵起来,禀奏皇帝赐还自己原来的官职,把官职给他的儿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浪游记快
【清】沈复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①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注】①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父稼夫公于山阴赵明府幕中馆:馆舍
B.赵明府延其子延:请

C.不可胜数固:本来
D.此殆灵气所钟:集聚
小题2: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3分)
①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
②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③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④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⑤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
⑥白莲香里,清风徐来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
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
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活泼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
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
(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馆:住。回到语境中,此处馆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①属于毫无可取之处,原文已指出“一无可取”。 ④葛岭之玛瑙寺大概属于最不值得看的,原文已指出“大约至不堪”。解答类似题目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①可排除AB,再揣摩④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作者到山阴拜师,吼山在山阴,不是杭州。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宿”此处应为老成博学的意思,宿儒意为名儒,整个句子为判断句,翻译时要体现;第二句时注意“鳞”根据语境理解为鱼,“盈”解释为足、满。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山水的怡情悦目,如云烟般在眼前飘逝,只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尽兴探寻到幽僻的妙境。我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所谓名胜的标准,贵在心有所得,有些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
我十五岁那年,父亲稼夫公住在绍兴赵县令的衙门里任幕僚。有一位赵省斋先生.名叫赵传,是杭州的名儒。赵县令延请他教授孩子的学业,我父亲也叫我投拜在先生门下。在闲暇的日子里出外游玩,我们来到吼山。靠近吼山看见一个石洞,里面豁然空阔,四面都是悬崖峭壁,俗名叫“水园”。临水建构了五间石阁,对面石壁上有“观鱼跃”三字。水流深不可测,相传有巨大的鱼潜伏其中,我投鱼饵来试探,仅仅见到不足一尺的鱼儿跃出水面来争食。石阁后面有条路通旱园,旱园内乱石林立,有的像拳头胡乱矗立,有的横向摊开如手掌,有的柱石削平了顶端,再在上面垒块大石头,人工雕凿的痕迹清晰可见,毫无可取之处。游览完毕,我们在水阁里设宴饮酒,叫随从燃放爆竹,轰然一响,千山万壑一齐回应,好像听到了打雷的声音,这是我小时候畅游的开始。
到绍兴的第二年,赵先生因为双亲年迈而不能远游他乡,所以在家中设馆授徒。我于是也跟着到了杭州,西湖胜景也因此得以饱览畅游。要说结构的精妙,我认为以龙井为最佳,若论小巧玲珑,天园排在第二位。山石的奇妙则首选天竺山的飞来峰和城隍山的瑞石古洞。水之佳则在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种活泼的趣味,大概最不值得看的,就是葛岭的玛瑙寺。其他像湖心亭、六一泉等景致,各有各的妙处,不能一一说尽,但都不脱脂粉气,反而不如小静室那样幽雅僻静,情趣接近于天然。
苏小小的墓在西冷桥旁边,成八角形,上面立了一块碑,用大字刻着“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凭吊古迹的骚人墨客,再不用左右徘徊四处寻找了!我想自古以来湮没于世间而不能流传的忠烈们的魂魄,本来就不可数尽,即使流传但不能久远的也不在少数。小小一个歌妓罢了,从南齐到如今,却尽人皆知,这大概是灵气所聚集的地方,作了西湖山水点缀的缘故吧!
西冷桥北面几步远的地方有崇文书院,我曾经和同学赵缉之在这里投考。当时正值长夏,我们起得很早,出了钱塘门,过了昭庆寺,上了断桥,坐在石栏杆上。旭日即将升起,朝霞从柳叶外映照过来,枝条的形态充分展现,极其美丽。在白莲花的幽香里,一股清风徐徐吹来,令人身心都觉得清爽。走到崇文书院,考题还没有出。午后交了卷,和缉之在紫云洞纳凉。紫云洞很大,可以容纳几十人,洞顶的石孔可以透过日光。有人摆了些小桌子和矮凳子,在这里卖酒。我们便宽衣喝了点小酒,尝了尝干鹿肉,味道很好,用鲜嫩的菱角和雪白的莲藕下酒,微有醉意才走出紫云洞。缉之说:“上面有朝阳台,非常高旷,何不乘兴一游?”我也兴致大发,奋勇登上山巅,只觉西湖如明镜,杭州城如弹丸,钱塘江如练带,极目远望,可达数百里。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第一大景观。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弘字休元,琅邪临沂人也。曾祖导,晋丞相,祖洽,中领军,父殉,司徒。弘少好学,以清悟知名。弱冠为会稽王道子骠骑主簿。殉颇好积聚,财物布在人间,及薨,弘悉燔券书,一不收责,其余旧业,悉委诸弟。时内外多难,在丧者皆不得终其哀,唯弘征召一无所就。桓玄克建业,收道子付廷尉,臣吏莫敢瞻送,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论者称焉
宋国建,为尚书仆射掌选,领彭城太守。后迁"2r-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之。永初元年,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三年入朝,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帝因宴集曰:“我布衣,始望不至此。”傅亮之徒并撰辞,欲盛称功德。弘率尔对日:“此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时称其简举。??
弘博练政体,留心庶事,斟酌时宜,每存优允。及弟昙首亡,文帝嗟悼不已,见弘流涕款欷,弘敛容而已。既而彭城王义康言于帝曰:“昙首既为家宝,又为国器,弘情不称,何也?”帝日:“贤者意不可度。”其见体亮如此。
弘既人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放之,谓为王太保家法。虽历藩辅,而不营财利,薨亡之后,家无余业。自领选及当朝总录,将加荣爵于人者,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若美相盼接语欣欢者,必无所谐。人问其故,答日:“王爵既加于人,又相抚劳,便成与主分功,此所谓奸以事君者也。若求者绝官叙之分,既无以为惠,又不微借颜色,即大成怨府,亦鄙薄所不任。”问者悦伏。???????????????????????????????????????????????????????(选自《南史·王弘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不收责责:责罚
B.悉委诸弟委:交付
C.唯弘征召一无所就就:就职
D.收道子付廷尉收:逮捕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弘擅长政务的一组是(3分)??????????????(???)
①省赋简役,百姓安之
②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
③斟酌时宜,每存优允
④造次必存礼法
⑤薨亡之后,家无余业
⑥将加荣爵于人者,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弘的父亲王殉喜欢积聚财产,把许多钱财借贷给别人,父亲去世后,王弘把所有的债券全部烧毁,他也不营求财利,死后家中没有其他产业。
B.面对宋武帝说的“我是布衣百姓,最初的愿望并不想登上帝位”,傅亮等人撰写诗文想要极力赞颂武帝的功德,而王弘的回答被认为简要而周全。
C.王弘的弟弟王昙首去世,连宋文帝都痛惜不已,见到王弘后流涕献欷,王弘却没有悲伤的样子,彭城王便在文帝面前告他的状,但文帝原谅了他。
D.王弘负责铨选,他对待给予封爵的人和不能得到官职的人态度截然不同,在他看来,对皇上要封爵的人如果自己再加以抚慰,那就是与君王争功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论者称焉。(5分)
译文:?????????????????????????????????????????????????????????????????????
(2)昙首既为家宝,又为国器,弘情不称,何也?(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同“偾”,债务,欠的钱财。
小题2:②是王弘对答的话;④是说王弘一举一动都是讲究礼仪的,⑤是说王弘清正廉洁的。
小题3:说“彭城王便在文帝面前告他的状,但文帝原谅了他”,理解错误。彭城王对王弘的表现是不理解,而宋文帝认为。贤者的心境不可测度”,很体谅王弘的做法。
小题4:(1)译出大意给2分。“居”:处于,在、“论”:议论,评论、“称”:称赞,称颂。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为”(是)、“情”(情绪,外在的表情与内心的情感)、“称”(相符),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王弘,字体元,是琅邪邢临沂人。他的曾祖父王导,官至晋朝的丞相。祖父王洽,官至中领军(官职名)。父亲王殉,官至司徒。王弘小的时候就很好学,以聪慧出名,他20岁时,当上了会稽王骠骑参军司马遣子的参军主簿。他的父亲王殉喜欢积聚财产,他的许多钱财借贷给别人。等到王殉逝世,王私就把所有的债券全部烧毁,一概不收取债款.剩下的一些产业全部托付蛤他的弟弟们打理。当时,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守丧的人都不能等到服丧期满就被征召,只有王弘多次被征召都不就职。桓玄攻克了建业,速捕了司马道子交付廷甜审讯,很多大臣与官吏由于害怕受到牵连,都不敢前来看望送行。王弘当时还在守丧期闯,却独自一个人在路旁跪拜送行,攀着囚车哭泣,评论这件事的人都称赞他这种做法。
宋国建立,王弘任尚书仆射,掌管支部,领彭城太守。后来迁任江州刺史.他减轻赋税和劳役,百姓感到安定。永初元年,王弘因为辅佐宋武帝登上帝位有功,被封为华容县公。永初三年入朝,晋升官号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武帝在套同群臣饮宴时说:“我是布表百姓,最初的愿望并不想登上帝位。”傅亮等一群人都撰写诗文,想要极力称颂武帝的功德.王弘直率地回答说:“这就是所说的天命,想要寻求它得不到,想要推开它也推不去。”当时的人都称赞王弘的回答简要而周全。
王弘熟悉了解政务,注意各种事务,能根据情况斟酌处理,每每存有宽仁公允之心。等到他的弟弟王昙首去世,文帝痛惜伤心不已,见到王弘流涕教欷,王弘只是露出端庄的神色而已。不久彭城王刘义康对文帝说:“王昙首既为王家之宝,又是国家栋粱,王弘的表情和应有的心境并不相符,这是什么缘故呢?”文帝回答说:“贤者的心境不可测度。”王弘竞能这样得到皇上的体谅。
王弘既是众人景倬的楷模,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礼法。他的举止动作和文书.写法,后人都一一效仿,称作王太保家法。王弘虽然曾经当过国家重巨,但馋不营求财利,去世之后,家中没有其他产业。自从他担任吏鄙尚书及担任总录尚书事,负责铨选推举官员以后,将要把功名爵位封赠蛤人时,每每先斥责辱骂,然后再施行加官进爵之事假如|用笑脸相迎,欢声笑语,那个人一定什么幽得不到。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皇上的封爵既然要赐给人,我又加晖托慰,那皖成了与苇王分享砷劳,遗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奸诈事奉君主。假如来誊官的人本来就没有做官的机套。既然我没有办法给他们施加恩惠,又不稍微借助和颜悦色来安抚他们,那就会结成怨恨,这卑是我鄙薄所不露意做的事。”问的人听了心悦诚服。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