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译,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后,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其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其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幕北。
(天子)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寞、扦宋及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拜为大行。岁余,卒。?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更:经过
B.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报:报答
C.汉拜骞为太中大夫拜:授予官职
D.知永草处,军得以不乏乏:困乏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与“欲因此时降武”中“因”相同的(????? )?
A.闻此言,因欲通使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
D.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朝正想攻打匈奴的时候,张骞应朝廷的招募,带着一百多人和堂邑父的胡奴名甘父的一起从陇西出境,出使月氏。
B.张骞被匈奴扣留十三年,受尽了煎熬,每当穷困危急的时候,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当饭吃而渡过了难关,终于带着所有部署回到了汉朝。
C.回到汉朝后,张骞又曾跟随两位将军去攻打匈奴,但个人的遭遇却迥然不同,跟随大将军时因立功被封侯,跟随李将军时因误了约定时间险些被杀。
D.后来,张骞又被朝廷派往旁的国家,最后和乌孙国派来几十个使者带着几十匹马回报和答谢汉天子,张骞趁机让他们知道汉朝地域广大。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4分)
(2)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刘伶新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遂自投汨罗以死
B.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余倘然久之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D.仍挟一册与俱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小题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3、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语段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累:连续??
B.杳莫测其所穷——穷:尽、完
C.于是其诗益工——工:工整??
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没:淹没、遮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肝胆为之悼栗——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C.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D.庭学其试归而求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预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
③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5、单选题 指出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李牧连却之
而刀若新发于硎????????????????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D.八月一日,过烽火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