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2-02 02:42: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2013·福建龙岩一中5月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 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小题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曲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用“黄芦”“白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篇章结构的掌握。常见的篇章结构有:首句标目、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从所处开头的位置,明确句子的作用:①点明主旨,总领下文;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为全文渲染某种气氛;④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答题步骤:①描写了哪些景物?我们可以从开头两句中找到“黄芦”“白”“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②指出这些景物的特点。这些景物都属于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从而我们可以猜想渔夫过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③位于开头,为下文的伏笔作铺垫。从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写“秋江”埋下伏笔。
试题分析:
小题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二是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答题步骤:①人物形象:身份+性格。身份是渔夫,其性格是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②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景物描写告诉我们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中,说明他正在过着像鸥鹭一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在现实生活中,作者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渔夫这个形象正好寄寓了作者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11分)
于中好
纳兰性德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①如梦水东流。人间②所事堪惆怅,莫向③横塘问旧游。
①“秾华”:繁盛的花朵。语出《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唐棣之华”。诗中以兴的手法赞美王姬的美色。这句取其衍深意,谓繁华如梦,流年似水的意思。
②“所事”:所有的事,事事。
③?“横塘”:地名。江南多有横塘,所指不一。词中泛指江南,且以横塘代指记忆中曾一起走过,拥有过美好回忆的地方。
小题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秋日登楼因眼前秋景而惊讶于节序变换、时光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分析作者的情感可从景入手,也可从关键字入手。秋日里的残阳和黄花都是易让人惆怅的事物,而且下片中提到事事惆怅,可见诗人心中惆怅。本题不但要找出情感,还要写出其原因,惊节序,叹沉浮,秾华①如梦水东流。这句点明了原因。
点评:由于诗词常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抒情达意,所以本题可从景入手分析,还要结合全诗来理解诗人惆怅的原因。所以分析要全面,表达要合理。
小题2:试题分析:结全上一首诗我们发现,诗人的情感蕴含在秋景之中,黄花有情,残阳含情,流水亦有情,所以作者可谓触景生情。表现手法指作者写作诗词所用的手法,例如观察角度,例如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等。
点评:此类题在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鉴赏诗歌,如它的思想内容,如它的表现手法,即用什么方式来表情达意,有什么特别之处。注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等问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兰溪棹秋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首句写月时加一“凉”字,有何意味?(4分)
(2)简析本诗的一种艺术特色。(4分)


参考答案:
(1)“川”前的一“凉”字,既写出月色的静,又点出春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小题1: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5分)
小题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忧”包含了哪些内容?(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1分)树上集聚的早鸦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将颈联中所写的景物筛选出来。回答“角度”问题,可从观察角度(如远观、近看、俯视、仰望等)、感觉角度(如视角、听觉等)考虑;回答“特点”问题,可从哀和乐、热与冷、悲与喜等方面思索;最后还要指出表达的感情。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规定的“忧”字,在诗句中筛选相关信息。全诗在首联点出“忧”字后,颔联的上句“心关桂玉”说明了生活的艰辛;“运落风波”点出了命运的不顺;“当年志气俱消尽”说明已无进取之心;“白发新添”暗示了垂暮将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是对一些作品运用典故的分析,其中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屈原在《涉江》中用了“伍子逢殃”,“比干菹醢”的典故,用意在指出历来的贤臣都 不容于君王,因此自己只好避居山林,行吟江畔。
B.《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赞颂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意在抒 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有关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典故是借赞 扬刘裕成就北伐大业以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达作者恢复中原的决心。
D.姜夔《扬州慢》中用了“黍离”这个典故,是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用典用意讲错了,作者用古代贤者的不幸遭遇来类比自己的处境和身世,以此表现
作者对所处的溷浊社会及黑暗统治的清醒认识,表达了作者坚决抗争,董道不像的不妥协精神。而原分析“因此只好避居山林、行吟江畔”,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消极避世的思想,
削弱了原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因此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