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2-02 03:04: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王仁恭,字元实,天水上邽人也。少刚毅修谨,工骑射。从杨素击突厥于灵武,以功拜上开府。以骠骑将军典蜀王军事。山獠作乱,蜀王命仁恭讨破之,赐奴婢三百口。及蜀王以罪废,官属多罹其患。上以仁恭素质直,置而不问。炀帝嗣位,汉王谅举兵反,从杨素击平之。以功进位大将军,拜吕州刺史。迁信都太守,汲郡吏民扣马号哭于道,数日不得出境,其得人情如此。
  辽东之役,以仁恭为军将。及帝班师,仁恭为殿,遇贼,击走之。进授左光禄大夫。明年,复以军将指扶馀道,帝谓之曰:“往者诸军多不利,公独以一军破贼。古人云,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诸将其可任乎?今委公为前军,当副所望也。”仁恭遂进军,至新城,贼数万背城结阵,仁恭率劲骑一千击破之。贼婴城拒守,仁恭四面攻围。帝闻而大悦,遣舍人诣军劳问,赐以珍物,进授光禄大夫。会杨玄感作乱,其兄子武贲郎将仲伯预焉,仁恭由是坐免。
  寻而领马邑太守。其年,始毕可汗率骑数万来寇马邑,复令二特勤将兵南过。时郡兵不满三千,仁恭简精锐逆击,破之。其二特勤众亦溃,仁恭纵兵乘之,获数千级,并斩二特勤。帝大悦,赐缣三千匹。其后突厥复入定襄,仁恭率兵四千掩击,斩千余级,大获六畜而归。
  于时天下大乱,百姓饥馁,仁恭颇改旧节,受纳货贿,又不敢辄开仓廪,赈恤百姓。其麾下校尉刘武周与仁恭侍婢奸通,恐事泄,将为乱,每宣言郡中曰父老妻子冻馁填委沟壑而王府君闭仓不救百姓是何理也以此激怒众吏民颇怨之其后仁恭正坐厅事武周率其徒数十人大呼而入因害之时年六十(《隋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骠骑将军蜀王军事——典:主管
B.官属多其患——罹:遭受
C.遣舍人诣军问——劳:慰劳
D.仁恭精锐逆击——简:精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功拜上开府——公独一军破贼
B.帝谓曰——败军将不可以言勇
C.得人情如此——后突厥复入定襄
D.帝闻大悦——大获六畜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王仁恭能征善战的一项是(???? )
①上以仁恭素质直,置而不问??????
②从杨素击平之???????
③数日不得出境
④遇贼,击走之??????????????????
⑤仁恭纵兵乘之????????
⑥仁恭率兵四千掩击
A.①④⑥????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①③②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炀帝时,王仁恭因为平定杨谅叛乱有功,任命为上将军。
B.仁恭和他的侄子参与杨玄感的叛乱,事情失败后被罢免了官职。
C.始毕可汗率军入侵马邑,王仁恭以少胜多,击败敌军,斩首二特勤。
D.当天下大乱,到处闹饥荒时,王仁恭却晚节不保,收取贿赂。
5.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
  每宣言郡中曰父老妻子冻馁填委沟壑而王府君闭仓不救百姓是何理也以此激怒众吏民颇怨之其后仁恭正坐厅事武周率其徒数十人大呼而入因害之时年六十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及帝班师,仁恭为殿,遇贼,击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委公为前军,当副所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也。刘璋时为绵竹令,先主攻绵竹时,诗先举城降。成都既定,
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黄忠的字),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后群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成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建兴三年,随诸葛亮南行,归至汉阳县,降人李鸿来诣亮,亮见鸿,时蒋琬与诗在坐。鸿曰:“闲过孟达许,适见王冲从南来,言往者达之去就,明公切齿,欲诛达妻子,赖先主不听耳。达曰:‘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尽不信冲言,委仰明公,无复已已。”亮谓琬、诗曰:“还都当有书与子度(孟达的字)相闻。”诗进曰:“孟达小子,昔事振威(刘璋的字)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亮默然不答。亮欲诱达以为外援,竞与达书曰:“往年南征,岁末乃还,适与李鸿会于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托名荣,贵为乖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达得亮书,数相交通,辞欲叛魏。魏遣司马宣王征之,即斩灭达。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也。蒋琬秉政,以诗为谏议大夫,卒于家。
(选自《三国志?蜀书》)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都既定,先主领盖州牧?领:兼任。
B.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戚:忧伤。
C.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指:指责。
D.适见王冲从南来?适:恰好。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派费诗授予关羽前将军的封号,关羽认为自己的职位落后于黄忠,很是生气,所以不肯接受官职。
B.费诗在劝关羽接受封号和劝刘备不要自立时,都举汉初历史为例,但结果却大不一样,关羽接受了劝告,而刘备却将其贬官。
C.在对待孟达一事上,费诗和诸葛亮的观点截然不同,费诗认为孟达是一个反复小人,不值得与他来往,而诸葛亮却没有听从费诗的进言,还给孟达写了一封信。
D.孟达得到诸葛亮的信后,多次与诸葛亮互通书信,准备背叛魏国,魏国派司马懿征讨孟达,诸葛亮因孟达没有坦诚之心,不去救他,孟达被灭。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3分)
译文:
(2)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3分)
译文:
(3)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4分)
译文:



3、阅读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①调南和尉,有惠政。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前此堕车足伤,不能趋拜,太守待以客礼。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②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③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选自《新唐书·传记一百一十九·卓行》)
  【注】①窭:贫寒。 ② 酺:聚会饮酒。 ③ 爨:烧火做饭。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A. 母亡,墓侧。——筑庐
B. 虎为暴——恰巧,正好
C. 即有累,吾当,不及余人。——定罪
D. 河内太守优伎数百——用车子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河内人涂炭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黜太守。——尔其无忘父之志。
C.彼诡计,亡去,无乃为累乎?——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D.嗜酒,陶然弹琴自娱。——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也。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太守待以客礼。
A.重为乡党所笑。
B.异乎三子者之撰。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服完母亲的丧期,恰巧碰上朝廷有人举荐,元德秀因而被任命为南河县县尉。
B.义释大盗,为民除害,可见元德秀胆识过人
C.五凤楼请命,元德秀借歌舞之机巧妙讽喻,为民请命。
D.元德秀淡泊名利,廉洁勤政,两袖清风,但仍仗义疏财,扶危济困。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线部分断句。
  德 秀 不 及 亲 在 而 娶 不 肯 婚 人 以 为 不 可 绝 嗣 答 曰 兄 有 子 先 人 得 祀 吾 何 娶 为 初 兄 子 襁 褓 丧 亲 无 资 得 乳 媪 德 秀 自 乳 之 能 食 乃 止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王叔玠为人雅正,交不苟合。太宗召其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叔玠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王叔玠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王叔玠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正确
B.叔玠推诚纳善,每规益,帝益任之。存:想着,思念
C.庐江不道,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贼:杀害
D.伎不进,数被让:责备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叔玠“为人雅正”的一组是(3分)(????)
①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②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⑤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⑥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叔玠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B.王叔玠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C.王叔玠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汲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D.王叔玠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叔玠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3分)
译文:????????????????????????????????????????????????????????????
????????????????????????????????????????????????????????????????
(2)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3分)
译文:???????????????????????????????????????????????????????????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游狼山记
[清]张裕钊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增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氓蜀经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溔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华戎,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而筹也。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堰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归书而为之记。
(王文濡选辑《续古文观止》)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过:经过
B.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胜:优美的
C.寇乱殄息,区内无事息:止息
D.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捐:弃
小题2: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是正面描写狼山美景的一组是(???)
①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
②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
③山川控引,界绝华戎
④作《咏怀诗》以见志
⑤荫茂树而撷涧芳
⑥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章开始便交待游览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接下来便直笔描写狼山幽深超俗的环境和壮美的景色。
B.写狼山有近景有远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是为近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是为远景。
C.作者以阮籍作比,点明自己身处盛世、境内太平的欣慰,并表达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D.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句式参差,富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3分)
译文:?????????????????????????????????????????????????????????????????????????
???????????????????????????????????????????????????????????????????????????????
(2)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4分)
译文:?????????????????????????????????????????????????????????????????????????
?????????????????????????????????????????????????????????????????????????????
(3)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3分)
译文:?????????????????????????????????????????????????????????????????????????
?????????????????????????????????????????????????????????????????????????????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