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分析。(4分)
(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2、单选题 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湖”写西湖有里湖、外湖的特点;“叠”写湖岸山峰重叠。“清嘉”写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三秋桂子”照应“叠”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
B.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松胜似骑马的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既写出了江河滚滚的景象,也喻指时光的流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情的逝水流光,淹没了古代多少显赫一时的风流人物。 D.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晋人张翰。张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贪图安逸舒适生活而弃官归里。辛弃疾借张翰自比,表明自己欲像张翰一样忘却时事,弃官还乡,并抒发了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3、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小题1:“长幼之节”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分)
小题2:子路认为荷蓧丈人“洁其身”的行为是“乱大伦”,为什么?(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坐敬事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事山。 【注】作者天宝三年离长安,十余年后李白秋游宣州时作此诗。 江雪
柳宗
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作者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时作此诗。
(1)两首诗中都着一“独”字,请分别谈谈“独”在诗中不同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写景技巧上异中有同,试综合赏析并指出它们的相同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戒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旬“雁引愁心去”在北宋《文苑英华》中作“雁别愁心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登临岳阳楼后所见到的景色,并流露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两首诗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