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喜爱幽静,如诗中写道“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7分)
道旁稚子
郑獬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理论奠基人和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最能代表他的诗歌成就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唐玄宗在《吊白居易》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足见这两首诗流传之广。
B.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是唐朝时发展成熟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其中律诗每首四联,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C.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近体乐府。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词婉丽柔美,含蓄蕴藉,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词慷慨激昂,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D.《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溪居①?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此溪后改为愚溪。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③榜(pēng):指摇船用具。此句指船行触石。
小题1:小题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说明。(5分)
小题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不怨”与 “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写了诗人脱身宦海,远离官场(1分),隐居山林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先结合诗题和注释读懂诗句内容,然后从中筛选关于生活的信息。根据注释①可联系课文《愚溪诗序》想到柳宗元的遭遇及其思想,根据注释②可知作者思想。诗的首联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以下三联写作者的隐居般生活,这种生活可从诗句中体现出来。答题时可扣住诗句内容,抓住要点叙述。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抓住沈德潜的“不怨而怨”一语,答出作者哪些地方写了“不怨”,又怎样是在真实的在“怨”。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4)
参考答案:(1)①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清新、和暖"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于古诗文题目的提取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概括能力,建议大家采取“寻章摘句”的方法,比较稳妥,本诗写的是四月的风光,用诗歌中的词语连缀起来:四月风光,或者初夏风光;而景色的特点就在句子中——清和
(2)弄懂“散与不散”的意思,我们只要解释哪些看来“散”,怎么解释又“不散”
散——有雨景,有晴天,有山,有风絮,有葵花,似乎不聚光;但是作者正是抓住初夏的有特征的物象来展现,所以不散。
散——似乎没有集中的主题,不散——不管时代风雨如何阴晴不定,我都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