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ellspacing="0" width="650">A、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困厄,处境艰难。 窜梁鸿于海曲。——窜:使……窜逃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往,去 接孟氏之芳邻。——接:迎接。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除去官职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苏轼《范增论》)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上文中“义帝”和“高帝”分别指谁?(2分)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认为范增对项羽应采取的态度。(2分)
参考答案:1.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
本题解析:1.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2.楚怀王(“熊心”或“楚怀王之孙”)、刘邦(汉高祖)
3.杀了项羽或离开他。(抄“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得1分,抄“合则留,不合则去”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出,火且尽——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删节自《宋史·郑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谳议传奏谳:审判定罪
B.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谕:明白
C.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息:停止
D.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罪:加罪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郑侠耿介不阿的一组是(3分)
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②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
③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④所以待士者亦浅矣
⑤命开封体放免行钱?????????⑥所言非为身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侠才华出众,深受赏识。凡郑侠审讯上报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给予批复;郑侠也把王安石当作知己,欲竭智尽忠,报答知遇之恩。
B.郑侠深知时弊,数次谏言。他多次谒见王安石,表达对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应后,又屡次寄信给王安石,直陈新法施行给人民造成的扰害。
C.郑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郑侠把新法实施后的情形绘成图上奏,不被接纳,便假称紧急密报直送银台司,神宗览图,废除部分新法,百姓欢呼。
D.郑侠忠于职守,屡遭弹劾。吕惠卿执政,他上疏抨击,并把朝臣分类,被以朋党之罪编管汀州,神宗皇帝认为他忠诚可嘉,只将他流放到英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
(2)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也可联系成语、课文中改字的用法作为验证或分析依据。注意学习中要积累古今异义、通假字、活用。尤其古今异义现象,一般解释含义与今意有差别的往往正确,和现代含义一致的解释往往是错误的选项。谕:告诉,说明。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含义,用排除法做。即找出最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含有此句子的选项为错误的,以此排除。①表现郑侠感念王安石知遇之恩。⑤是皇帝的命令。⑥神宗对郑侠的评价。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是否有无中生有的错误。“编管汀州”是因为郑侠“谤讪”,即诽谤罪。因“党与”(朋党)罪流放英州。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留、换、删、补、调——五字法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通句顺。注意(1)“奏”“数四”“袖”,(2)“无”“从学”“迁”
【译文】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读。王安石听说了他,邀他相见,攀谈之后对他甚为欣赏。中进士,并名列前茅,调任光州司法参军。王安石执掌朝政大权,凡是他所施行的新政,民间都认为不好。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自己的处理意见传奏上去,都得到了王安石的同意。因此郑侠心里很感动,将王安石作为知己,打定主意要对王安石尽忠。
任期满后,他直接来到京城。当时刚开始施行考试新法以选拔人才的政策,候选人考试合格的可以提拔做京官。王安石想让郑侠通过考试而得到提拔,郑侠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过这些新法,所以推辞了。郑侠曾几次前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问他对新政有何想法。郑侠回答说:“青苗、免役这几桩事,与边境用兵之事,在郑侠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王安石没有回答。郑侠告退后就不再前去拜见,只是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谈论施行新法给百姓带来的害处。王安石虽然对他不满,但还是让儿子王雱前来,告诉他考试新法知识一事。当时刚设置修经局,王安石又想任用郑侠为检讨,又派幕僚黎东美去讲明自己的意思。郑侠说:“我没有读多少书,不足以任检讨之职。我之所以来京,只不过是想求教于相君门下罢了。而相君言谈之间,无不是以官爵为先,以此来对待士人也就显得太浅薄了。如果确实想帮助我取得成就,那么就请听取我所进献的有利于民便于万物之事,施行其中的一两件,让我得到晋升而内心无愧,不也是很好的吗?”?
此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下雨,一直持续到七年三月,人们都无法生存。东北的流民,扶老携幼,堵塞了道路。他们身体瘦弱,困苦不堪,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城里的贫民以至拆屋卖瓦,用来偿付官府的债务,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郑侠知道王安石听不进劝谏,就将他所看到情景全部绘成图画,连带奏疏一起交给阁门,然而没有被接受。于是他又假称事情机密紧急,通过驿马传送把奏疏直接递交银台司。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当晚,神宗整夜未眠。第二天,命开封府酌情削减免行钱,司农开常平仓放粮,青苗钱、免役钱暂停征收,方田、保甲之法都取消。民间欢呼相贺。
王安石离去,吕惠卿执政,郑侠又上疏指责他。郑侠将在位的朝臣分类,和奏疏一起呈给皇上,吕惠卿上奏说他是诽谤,故郑侠被贬编管汀州。御史台官员杨忠信拜见他,惠卿揭发了这件事,而且指使御史张琥弹劾他们相互勾结为朋党。郑侠在赴汀州途中行至太康时,被追回京城审问,案件定立后,惠卿建议把他处以死刑。皇上说:“郑侠所说的都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朝廷着想,这份忠诚之心也算可嘉,怎么能治他以重罪呢?”最后只将他贬至英州。到英州后,他找了一间快要倒塌的寺庙居住下来,英州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很尊敬他,争相让子弟跟他学习,并为他建造居室,让他迁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悟已往之不谏——谏:挽回
B、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C、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D、帝乡不可期——帝乡:皇帝的居所,这里指仕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门虽设而长关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①登东皋以舒啸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之二虫又何知?
D、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有鸟焉,其名为鹏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B、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松菊”,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
D、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体现的陶潜那种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的思想,完全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人性弱点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1、D?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