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取材于《三国志·蜀志》)??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鉴:识别力 ???
B.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陵迟:衰落 ???
C.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卒:终于 ???
D.先主寻悔,请还——寻:不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时人怪而问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D.将军因此执之——不如因善遇之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庞统年轻时为人朴实忠厚。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后来在司马徽的帮助下,他的名声才逐渐显扬开来。 ???
B.庞统建议刘备在与刘璋会见时趁机捉拿刘璋,这样就可以不必劳师而坐拥一州,但刘备唯恐失信于刘璋而没有这样做。 ???
C.庞统后来又给刘备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来对付刘璋,刘备最终采用了庞统的中策,杀掉了刘璋的两员名将,转向成都。 ???
D.刘备胜利后在涪城设宴作乐。宴会上露出得意之态,遭到了庞统的批评。刘备当时大怒,但后来君臣和好如初。
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
(1)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B
4.(1)今天趁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是日风静,舟行颇迟 迟:犹疑。
B.已非它山可拟 拟:比。
C.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引:拉。
D.杰然特起,高百余尺 杰:高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下列对《孟子》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孟子认为舍弃正路而不去走,丢失良心而不知寻求是可悲的。
C.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孟子认为,一个人没有仁义之心就叫自暴自弃。
D.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从选段可以看出孟子忧国爱民的坚定信念和伟大抱负,这是一代圣贤所具备的修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伍被,楚人也。或言其先伍子胥后也。被以材能称,为淮南中郎。是时淮南王安好术学,折节下士,招致英隽以百数,被为冠首。
久之,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微谏。后王坐东宫,召被欲与计事。被曰:“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①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于是王怒,系被父母,囚之三月。
王复召被曰:“将军许寡人乎?”被曰:“不,臣将为大王画计耳。臣闻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故圣人万举而万全。文王壹动而功显万世,列为三王,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王曰:“方今汉庭治乎?乱乎?”被曰:“天下治。”王不说,曰:“公何言治也?”被对曰:“被窃观朝廷,诸序皆得其理,风俗纪纲未有所缺。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交易之道行。南越北匈皆宾服有加,虽未及古太平时,然犹为治。”王怒,被谢死罪。
后王复召问被:“苟如公言,不可以侥幸邪?”被曰:“必不得已,被有愚计。”王曰:“奈何?”被曰:“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朔方之郡土地广美,地方数千里,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可伪丞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及耐罪②以上,以赦令除。家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朔方之郡,益发甲卒,急其会日。又伪为左右都司空、上林中都官诏狱书,逮诸侯太子及幸臣。其如是,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诸侯为乱,或可以侥幸。”王曰:“此可也。虽然,吾以不至若此,专发而已。”后事发觉,被诣吏自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美,欲勿诛。张汤进曰:“被首为王画反计,罪无赦。”遂诛被。
节选自《汉书·伍被传》
【注】①“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②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淮南王阴有邪谋,被数微谏微:略微
B.将军许寡人乎许:答应
C.于是王怒,系被父母系:囚禁
D.王怒,被谢死罪谢:道歉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伍被正言不阿的一组是(????)(3分)
①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②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
③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④被曰:“天下治。”
⑤被诣吏自告与淮南王谋反踪迹如此??⑥被窃观朝廷,诸序皆得其理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伍被其人很有才能,在当时以屈身礼贤而闻名的淮南王府,伍被就列居招集的上百英俊博学士人之首。
B.淮南王心存反意而与伍被画计之时,伍被冒着危险劝谏,用“麋鹿游姑苏台”的典故影射其不接受谏言的后果,欲打消其叛反念头。
C.因为淮南王系伍被父母,所以伍被迫不得已而为其画反计,意欲将太平之景搅为乱世之象,从而为刘安谋反创造机会。
D.谋反事泄后,虽伍被到官府自首,供出与淮南王谋反的情况,且汉天子认为伍被平时的话多对汉朝有溢美之辞,欲不诛,但终因张汤坚持进言未能被赦免。
小题4:请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朔方之郡土地广美,地方数千里,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5分)
(2)其如是,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士随而说诸侯为乱,或可以侥幸。(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微:私下”。?
小题2: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内容可知 ②评价文王的事例 ;③为把太平之景搅为乱世之象做的铺垫;⑤自首的行为,并非直言。三句均不能直接表明伍被“正言不阿”,不符合题意。判断此类型题一定要看准题干要求。
小题3:
试题分析: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
行比较。结合原文可知,伍被迫不得已而为淮南王画反计并非因其父母被囚禁。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句为:(1)“朔”、“地方”、“美”和定语后置句“民徙者”(2)“其”、“即使”、“或”等。
【参考译文】
伍被,楚国人。有人说他的先人是伍子胥的后代。伍被因有才能而出名,做淮南国的中郎。当时淮南王刘安喜欢术数,屈身礼贤,招集了上百的英俊博学之士,伍被列居首位。
过了很长时间,淮南王阴谋叛乱,伍被多次私下劝谏。后来淮南王坐在东宫,召请伍被,要与他商议事情。伍被说:“从前伍子胥劝谏吴王,吴王不采纳,伍子胥就说‘我现在看见麋鹿在姑苏台上漫游’,现在我也将要看见宫中长出荆棘,露水沾湿衣襟。”于是淮南王非常生气,就扣押了伍被的父母,把他们囚禁了三个月。
淮南王又召见伍被说:“将军您答应我了吗?”伍被说:“不!我将为大王您出谋划策。我听说聪明的人智虑通达,事情还没显出征兆,就能预见,(指真正智慧聪颖且能高瞻远瞩的人,是能够于混沌中辨别方向,于迷茫中鉴别真理,于愚民中脱颖而出的人。)所以圣人做事,万无一失。周文王一采取行动而功名扬于后世,进入三王的行列(三王:指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这就是所说的顺应天心而采取行动。”淮南王问:“现在的汉朝是安定,还是混乱?”伍被说: “天下平安无事。”淮南王不高兴地说: “您凭什么说天下安定?”伍被回答说:“我私下观察朝廷万事都尊卑有序、合乎情理,风俗淳正,纲纪完善。富商大贾车载大量货物周行于天下,道路无所不通,贸易非常繁荣。南越北匈奴都有序归顺,虽然赶不上古代的太平盛世,然而还是平安无事。”淮南王大怒,伍被道歉,连称“死罪”。
后来淮南王又召见伍被问道:“如果像您所说的那样,就不能凭侥幸而成功吗?”伍被说:“实在不得已的话,我有一条愚计。”淮南王问:“什么计策?”伍被说:“现在诸侯对朝廷无二心,百姓对朝廷无怨气。北方郡地广土肥,土地方圆几千里,迁居到那里的百姓不足以充实那里的土地。可以伪造丞相、御史的上奏文书,请求迁徙郡国豪强、耐罪以上而遇赦的犯人,以及家产五十万以上的人,把他们的家属都迁到朔方郡,多多派遣士卒去催促他们按期迁徙。又伪造皇帝命令左、右都司空和上林、中都官收捕罪犯的诏书,逮捕诸侯太子及其亲幸大臣。这样,就会使百姓怨恨,诸侯恐惧,随即派辩士去劝说诸侯谋反,或许能侥幸成功。”淮南王说:“这样做是可行的,尽管如此,我认为不至于做到这地步,只要我直接发兵就行了。”后来谋反之事被朝廷发觉,伍被就到官府自首,供出与淮南王谋反的情况就是这样。天子认为伍被平时的话多称颂汉朝之美,想不杀他。张汤进言说:“伍被首先为淮南王策划谋反,罪大恶极,不能赦免。”伍被终于被杀。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面的题。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1.解释加粗的词。
①无冥冥之志者( )
②无赫赫之功( )
③事两君者不容( )
④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 )
⑤心如结兮( )
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的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的意思
?? ②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