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2-02 04:42: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意对即可)
2.不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鄂州南楼
范成大①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②垂钓手③,武昌鱼好便淹留。
[注]①范成大: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静江、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②鲈乡:运用了张翰的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③垂钓手:隐者,用以自喻。
【小题1】请赏析“蜀江无语抱南楼”中“抱”字的妙处。(2分)
【小题2】作者运用张翰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抱”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江水环绕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解答本题理解“抱”字的含义以及使用的修辞手法,同时要回答出江水对南楼的感情,脚下的江水环绕南楼,依依不舍却又只能悄无声息地逝去。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情感。结合注释内容,了解作者的处境以及张翰的典故。最后一句是说,可笑啊!我本该是鲈乡垂钓的隐士,如今却逗留武昌,忘记了归期。以此来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及弃官归隐的情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牵马饮水渡过了塞下大河,尽管是秋天,已是水寒刺骨寒风凛冽。
B.虽已日近黄昏,但因为平沙莽莽无遮掩,所以昏暗中可以望见临洮城。
C.诗人联想起昔日的烽火战事,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
D.黄尘迷漫是边塞古今一贯的特点,但片片野草间仍能见到零乱的白骨。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景,分别点明了诗人活动的地域和季节特点,也有明显的叙事意味。
B.“风似刀”这一比喻,形象地刻画出秋风逼人的寒意,与平沙黄尘的环境协调一致。
C.诗人追思历史之后,“黄尘足今古”一句使景物与情思紧密联系,衔接巧妙自然。
D.作者通过“秋水”、“平沙”、“黄尘”、“蓬蒿”等意象,写出了凄清、忧伤的意境。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这首诗中哪两个情景形象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现镜中诗人的“颜状”,并说明为何会有如此“颜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看黄菊,听玄蝉。
(2)衰老(衰惫、衰弱、衰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咏怀古迹》其三全诗前四句记叙遗事,后四句乃凋伤之词,含有许多悲愤之情。
B.《秋兴八首》其一以“秋”为统帅,写暮年漂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等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叹。
C.《登高》全诗八句四联,句句皆对,吟咏了衰暮之年特殊心境的登高,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D.《登高》末句与全诗的雄浑苍凉之气不协调,是全诗的缺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