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
苏?轼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古典诗词特别将就炼字,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贪看白鹭横秋浦”中“横”字的妙处。(4分)
(2)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看看有何不同,请简析。(4分)
参考答案:(1)首先,“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有气势,有力度;其次,
本题解析:第一题考查的是炼字,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等角度进行鉴赏。第二题相对简单,考查情景交融。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这首诗是诗人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写的。
小题1:这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夜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本诗三句不着“雪”字,却处处在写雪,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或从哪些角度)来写雪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小诗通过“衾枕冷”、“窗户明”、“雪重”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通过“衾枕冷”、“窗户明”、“雪重”,“折竹声”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雪夜图,渲染了孤寂的氛围,暗示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点评: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时,抓住主要景物,运用描写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忠实于原诗,想象合理,语言优美。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作者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仍用侧面描写,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
点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如比兴、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等;谋篇布局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小题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小题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小题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这是概括题,找出诗中描写的暮春意象加以表述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诗歌没有正面写桃花,而是以水中的香气,让人明白桃花随流水而去。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小题3:
试题分析:《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闲适之情。诗歌的情感要从表达情感的关键字眼、意象和典故中分析出来。《暮春》要抓住“春愁”这一关键字眼,《暮春山间》要从“缓步”和相关意象探究所表达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鹧鸪天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