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2-07 18:50: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唐多令???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小题1:请简要分析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的丰富含义。(4分)
???????????????????????????????????????????????????????????????????????????????????
小题2:结尾句“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2分);暗写痛恨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词中句子的丰富含义,要联系写作背景、作者身世,结合词下注释,翻译此句话的含义即可。要想象到当时背景下,作者不可能敢于明写对统治者的不满,只能是写的含蓄些,所以,应从明暗两方面来分析。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词的意境,要联系词中的意象是什么色彩的,本词中,“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都是比较凄冷的,分析时注意即可;第二问回答,要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如,忧国伤时的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思乡怀人的感情,展开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注],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闻。
B.看到江面上芙蓉如被胭脂染过,红艳夺目,词人心中才感觉到真正的快慰。
C.“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寄寓田园之思。
D.最后两句写回首中原故土,不禁涌起报国之情,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
(2)上片中,作者借文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第一问:上片表达了作者满怀愁绪(离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题。
西江①晚泊
赵嘏②
茫茫霭镭欠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
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注①西江:指长江的九江至南京段。 ②赵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晚唐诗人,曾官渭南尉。
本诗写景富有动感,充满画意,请作简要赏析。(6分)
?
?
?
?


参考答案:(6分)诗前两句描绘了江上以及岸边柳浦桑村笼罩在暮霭中的朦胧


本题解析:(如从动静对比、有声无声对比等角度来赏析“富有动感,充满画意”,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
“寒”字在此诗中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


本题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题1:概括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概括。(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表达了诗人思念亲友、伤世忧时之情。(意思对即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此诗的背景——诗人此时处在安史之乱后妻离子散四处漂泊的多病晚年,再结合诗句内容可得出答案。
小题2:根据诗歌三、四句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