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从对比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4分)
(2)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能换成“见”字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上片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写当年全盛时的欢乐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与可
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小题1: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分析诗人是如何写景的。(6分)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2分)颔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题干要求明确是如何写景的,因此答题时就可想到动静结合,远近、色彩、上下等写景角度,然后根据诗句内容对号入座。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感情的把握。根据题目“早晴至报恩山寺”中的“早晴”与最后“信马林间步月归”中的“信”(此处应是随意的意思)字,就可揣摩出诗人解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具体答题时应先概括,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解答时应注意既要有情景的分析,更要有概括感情的术语,像伤感、厌倦这样的关键词。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通过描写青竹绕篱、绿水映陂、榆钱落尽、槿花稀疏、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乱石穿空,????????????,??????????。(《念奴娇?赤壁怀古》)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4)吾所以为此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考答案:(1)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戈、销魂等。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对《相信未来》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写于1968年。从诗中不难看出,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但年轻、热情、执著,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B.诗中的“我”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不是作者自己。
C.这首诗句式基本整齐,隔行押韵,不少句子开头用字相同,使韵律和谐,有一种固有的音乐美。
D.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诗中的“我”是抒情主体——作者本人。《相信未来》是诗人食指在1968年,在他20岁时候写的,特点非常鲜明。思路清晰,前三节着眼于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随后的三节回答的是为什么会相信未来。诗歌的主旨明确,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要相信未来。意项丰富,形象生动,诗趣盎然。 诗歌善于借助新颖的比喻、贴切的拟人、整齐的反复表情达意,使得诗歌充满了张力和活力。全诗共分七节,每节四句,每句字数相差无几,匀称的结构很便于诵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