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奉教授。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惠复举恭直言②,待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吏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③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
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学法家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
???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
???【注】①膊赠: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②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③仁恕椽:官名。肥亲:人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赵憙慕其志?????????慕:仰慕
B.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谢:推辞
C.雉方将雏????????????????雏:幼鸟
D.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望:责备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鲁恭“以德化为理”的一组是
①闭户讲诵,绝人闲事?②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③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白责,辍耕相让?④不以刚直为称
⑤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⑥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史。
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椽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
D.东州一带盗贼横行,鲁恭选拔任用官员为汉地博昌县太尉,其余盗贼就进行捕杀,最终平定了盗贼。

?
11.翻泽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1)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译文:
(2)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
译文:
参考答案:
8.C
本题解析:
8. “雏”在这里用作动词,应解释为“孵雏”。
9.①是说鲁恭兄弟俩读书专心;②是说鲁恭体谅弟弟;④是说鲁恭性情谦恭礼让。
10.鲁恭任命前来投降的盗贼头目张汉为汉地博昌县太尉。
?附文言文翻译: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姓鲁。祖父叫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有机智善变的能力,被称为“智囊”。他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当时鲁恭十二岁,弟弟鲁丕七岁,兄弟俩整天整夜号哭不停,郡里赠送的财物一概没有接受,办完了丧事,礼数超过成年人,乡里人都啧啧称奇。十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及弟弟都住在太学里面,学习《鲁诗》,闭门诵读,远离与自己无关的事,兄弟俩都受到儒生们的称赞,在学之士都争着归附他们。
太尉赵憙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鲁恭同情鲁丕年龄小,想先成就他的名声,推托生病不做官。州郡多次以礼相邀,他都谢绝不肯答应,母亲再三强求,鲁恭迫不得已才西行,到新丰做了教授的学官。建初初年,鲁丕考取了秀才,鲁恭才做了郡县的官吏。
赵憙又向“直言”举荐鲁恭,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被授予中牟令的官职。鲁恭一直把道德教化作为政理,不施用刑罚。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亭长放纵他人借牛却不肯归还,牛主人告到鲁恭那里。鲁恭召来亭长,再三责令他归还他人之牛,还是不肯听从。鲁恭叹息说:“这是教化不能施行啊。”要解开印绶辞官离去。掾吏们哭着挽留他,亭长于是感到惭愧后悔,归还了人家的牛,到刑狱接受处罚,鲁恭宽恕了他不再追究。于是官吏们很是信服他。建初七年,郡县蝗虫危害庄稼,犬牙相错环绕县界,就是不进入中牟县。河南尹袁安听说后,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派仁恕掾肥亲前去察看。鲁恭随行田间,一起坐在桑树下休息,有一只雉鸟飞过,停留在他们身边。旁边有个小孩,肥亲问他:“你为什么不捕捉雉鸟?”小孩说:“它将要生小鸟(不能害它)。”肥亲惊讶地站起身,和鲁恭诀别说:“我之所以要来,是要看看你为政的情形。现在虫害不侵犯边境,这是第一个特异之处;德化能及于禽兽,这是第二个特异之处;小孩子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特异之处。我再长时间逗留,只会是干扰贤能之人了。”回到府衙,把情况详细禀报袁安。鲁恭在位三年,适逢母亲去世,辞官,官吏百姓都很想念他。
后来被授予《鲁诗》博士,从此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恩遇礼节宠爱非同一般。升任乐安相。当时,东州一带有许多盗贼,他们一同劫略百姓,各郡县都深感忧虑。鲁恭到任后,加重悬赏,广施恩信,盗贼的统帅张汉等人带着党羽前来归降,鲁恭上书朝廷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的县太尉,其余的盗贼就进行捕杀,全部击破平定了盗贼,州郡于是得以安宁。
鲁恭在公爵之位,选拔征召才学优良者,大到各级卿相小到郡守多达几十人。那些年高而久负声望的大族,有的没能得到举荐,因而心有怨愤责备。鲁恭听说后,说:“学问不勤于研习,这是我所忧虑的啊。诸生(如能勤于研习)不是还有乡里可以推举吗?(哪里还要待三公征辟呢?)”最终没有人再说三道四。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对治理国家大有益处,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三年,因年老多病上书请求辞官。六年,八十一岁,在家中去世。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沈贞甫墓志铭
(明)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山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子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遏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及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竞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习
C.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贞甫“志之勤”的一组是( )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②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③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④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⑤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A
4.(1)即使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乳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处。”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母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予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
【注】墐:(jì)埋。(节选自《列女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匿之者,罪至夷/夷:灭族
B.则昆弟无类矣/类:幸存??
C.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祠:供奉
D.废正义而行逆节哉/逆节:违背节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乃使从者衣褐
B.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C.乃以卿礼葬之/斧斤以时人山林
D.尚谁为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乳母坚守忠义的一组是( )
①吾不知公子之处??
②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
③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 ????
④今持逆乱而以求利??
⑤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
⑥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 ????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
译文:??????????????????????????????????????????????????????????????????????????????????????
(2)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译文:???????????????????????????????????????????????????????????????????????????????????????
(3)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
译文:???????????????????????????????????????????????????????????????????????????????????????
参考答案:1.B
2.B
3.C
4.(1)那些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
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小题1:对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剑,为任侠任侠:抱不平,负气仗义
B.子,谪仙人也谪仙:隐居的仙人
C.益骜放不自修自修:约束自己的言行
D.有诏长流夜郎长流:长期流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因拔刀斫前奏案
C.召入,而白己醉吾尝终日而思矣
D.传正嘉叹,免其夫徭役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白“骜放不自修”的一组是
A.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醉,使高力士脱靴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C.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D.召人,而白已醉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长庚星,长庚星又叫太白星,于是就取名叫李白。
B.李白喜欢纵横家的言论,喜欢击剑,还经常帮助别人,对财物看得很轻。
C.皇上在沉香事观景,心有所感,召李白来作歌词,然李白已醉,酒稍醒,提笔作词,辞藻绮丽,一气呵成。
D.安禄山反叛时,李白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李璘兵败,李白就被判流放夜郎,后遇大赦,回到寻阳。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译文:??????????????????????????????????????????????
②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译文:??????????????????????????????????????????????
③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B。
小题:C。
小题:B
本题解析:
小题:神仙受到处罚而降到人间。
小题:A以:因,由于;B因:连词,于是;C而:前者表转折,后者表修饰;D其:他的。
小题: A项的前句,C项两句,D项后句都不表明李白“骜放不自修”。
小题:李璘兵败、李白被判死刑(当诛),是郭子仪营救,才诏令流放夜郎。
小题:无
附译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在隋未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从(西域)逃回来,寄居在巴西郡。李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了太白星,于是就用它来给李白取名。10岁时,李白就通晓诗书。长大以后,隐居在岷山,曾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试。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见到李白,认为他有奇才,说;“这个孩子天生英才,稍加学问的琢磨,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言论,爱剑术,常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看轻财物而乐于接济别人。后来又寄居任城,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住在徂徕山,每天喝得烂醉,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前往拜见贺知章,知章看到他的诗文,赞叹说:“你,是天上下凡的受罚的仙人啊!”并向唐玄宗荐举李白。唐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国家大事,李白奉上颂赋一篇。皇上赏赐食物,并亲自替他调羹。皇上下令,让他在翰林院任职。李白还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喝得烂醉。皇上坐在沉香亭赏景,心里有所感触,想要李白创作歌词,就把李白召进宫中,可李白已经喝醉了。酒稍醒,取笔立马写成歌词,辞藻委婉绮丽,一气呵成。皇上非常喜爱他的诗才。多次设宴召见。李白曾经侍宴酒醉,让高力士替他脱靴。高力士一向高贵,认为这件事很耻辱,就摘录他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皇上想任命李白担任重要的官职,杨贵妃就毁谤阻止。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纳,更加桀骜不羁,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后来就恳求回家,于是皇上赏赐钱打发他回家。李白漫游四方,曾经乘船和崔宗之从采石到金陵,旁若无人地身穿宫廷的锦袍端坐在舟中。
安禄山反叛后,永王李璘征他为幕府属官。李磷起兵,不久被肃宗消灭,李白逃回彭泽;李璘兵败后,李白以附逆罪判处死刑。当初,李白游历并州时,见到郭子仪,以为他是个奇才。郭子仪曾经犯法,李白救助他免受处罚。到这时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皇上下令,把李白长期流放到夜郎。后又恰逢天下大赦,回到寻阳,因事而被关进监牢。当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人到河南去,经过寻阳,释放所有囚犯,并征召李白为参谋。不久,李白辞职。李阳冰做当涂县令时,李白去投靠他。代宗即位,召李白到朝廷担任左拾遗的官职。可李自已经去世,时年60多岁。
李白晚年喜好黄老之学,渡过牛渚矶来到姑孰,非常喜欢谢家青山这个地方,欲在此养老。等到去世后,就安葬在山的东面。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来拜祭李白的坟墓,并且禁止在这里打柴。还寻访李白的后代,只有两个孙女嫁给了当地百姓,举止很有风度。两个孙女哭着说:“先祖父的意愿是埋在谢家青山,最终埋在东麓,不是本意。”范传正为李白改葬,并且立了二石碑。还告诉两个孙女,准备把她们改嫁给读书人家,两个孙女以孤身穷困而嫁人是自己的命为由,不愿改嫁。范传正十分赞叹,免除了她丈夫的赋税徭役。
文宗时,下诏把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称为“三绝”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貌适吾所甚恶也适:恰好,正好
B.搏其手而与之坐搏:握住,抓取
C.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节:礼节,气节
D.故圣人之所贵贵:重视,崇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因说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子胥乃修法制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C.之秦之道谨庠序之教
D.齐以东帝困于天下故内惑于郑袖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
①故钓于渭以观之?②退而耕于野?③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④水冻方固,后稷不种?
⑤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⑥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