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 题。
|
|
|
|
|
|
|
|
市隐斋记
|
|
???????? 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 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 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日‘我隐者也’而可乎? 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 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 贞佑丙子十二月某日,河东元某写。
(选自商务印书馆《遗山先生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渠欲得君作记????渠:他
B.谓初机之士??????机:机巧
C.胁肩以入市??????胁:缩敛??
D.利嘴长距????????距:距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其以我故为之????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B.无乎不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何乃不二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君归试以言问之????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简要叙述李生与娄公的关系及娄公的身份,点出写作本文的缘由,并为下文的议论作好了铺垫。
B.作者对小隐和大隐作了深入的剖析,认为小隐和大隐是两种不同的境界,而隐于何处是区分小隐和大隐的重要标志。
C.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勾勒出,这是,未必皆大隐。
D.篇末借韩伯休的故事,旨在把韩伯休与娄公对照,同时作者也指出命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B
4.(1)信仰正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
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由此日夜怨望望,埋怨,责怪
B.信尝过樊将军哙过,拜访
C.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叛乱
D.弟举兵,吾从此助公弟,弟弟,代陈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因击沛公于坐
B.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C.三至,必怒而自将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D.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因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韩信“伐己功,矜其能”的一组是(?????)
①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②大王乃肯临臣????????
③臣多多而益善耳。????????????????④常称病不朝从??
⑤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
A.②⑤
B.③④
C.①③
D.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认为,虽然陈豨是陛下信任的臣子,但如果有人告发说他反叛,久而久之,皇上也会率兵围剿。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对这种说法,陈豨非常相信。
B.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他,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发,向吕后报告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C.萧何欺骗了韩信,让韩信进宫祝贺,韩信进宫后,吕后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他杀掉了。
D.司马迁认为,韩信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选择“其旁可置万家”的高地安葬他的母亲。后来他果然图谋叛乱,以至于被诛灭宗族。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2分)
??????????????????????????????????????????????????????????????????????
(2)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3分)
??????????????????????????????????????????????????????????????????????
(3)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D.弟,副词,只管。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试题分析:A. 都是介词,在 B.表转折,却;于是,就。 C.表顺承;表修饰。D.指示代词,这,这些??
点评: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小题3:试题分析:②是樊哙说的话;④“常称病不朝从”是因为“信知汉王畏恶其能”; ⑥是韩信遇害时感到后悔,不是他自矜功伐。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为政有成”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张岱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为政有成”,有的可能能体现“为政有成”,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D(“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有误。)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从容”“ 能不”各一分。(2)这个句子中“夜”“省略句各占1分,句意1分。(3)这个句子中“绐”“虽”,句意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附: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皇上曾经随口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成为贤者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18—21题。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
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运有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
(清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有删减)
1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头锐面,更不可当 小头:削尖脑袋钻营
B、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抗怀:抗击或者怀念
C、要体貌他,要怜悯他 体貌:以礼相待,尊重
D、皆作会别可怜之语 会别:相会和别离
1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对读书人持批评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 ②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
③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 ④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
⑤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 ⑥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20.下列是对本文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燮,清朝人,这是他写给弟弟郑墨的一封家书,他用生活化的语言谆谆教导家人,表现了一种亲民近农的思想。
B、对于种田之人,郑板桥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正表述了他的这一份情感。
C、文中也表现了作者对读书人的看法,他反对读书人一心追求利禄的思想,也表达了“好人为坏人所累”的担心。
D、郑板桥也自责自己只知“命名本旨”而不知“会别可怜之语”,对此他作了内省和反思,显现了“民本”思想。
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译文:
(2)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
译文:?
(3)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
译文:?
参考答案:
18.B
19.C
20.D
21
本题解析:18.B(坚守高尚的情怀) (3分)
19.C(无关批评的:①书生品质,④好人行为。⑤指向不定: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弟弟)(3分)
20.D(只知的是“会别可怜之语”,不知的是“命名本旨”) (3分)
参考译文:
我想世界上第一等人,只有农夫。
我们这些读书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顺从兄长,守住先人的家业,等待后人来继承发扬。达成了心愿,就把恩德施给百姓;不能达成心愿,就修养身心在社会上显现美德。所以又比农夫高了一等。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就不是这样了,一捧起书本,便想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作官后要如何抓取金钱,建造大房屋,购买很多田产。一开始便走错了道路,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那些没有当上官的,在乡里做坏事,削尖脑袋钻营,更令人受不了。约束言行,修养品德,注重自己人格的人,难道没有吗?以经世济民作为自己的理想,使坚守高尚的情怀,追慕古代贤人,也到处都有一些。但是好人总被坏人所牵累,于是我们也开不得口。一开口说话,别人便笑说:“你们读书人总是会说,可等将来做了官,就不再这样说了。”所以只好忍气吞声,忍受别人的笑骂。工人制造器具以供人使用,商人搬运货物,输通有无,都有便民的地方。只有读书人对于人民最没有用处。
我一生中最敬重的是农夫,你们对于新招用的佃农,一定用礼貌的方式对待。他们称呼我们为主人,我们称呼他们为客户,主客本来就应该是平等对待的,我有什么好尊贵而他们有什么好低贱的呢?要礼貌地对待他们,要怜惜他们;有要借款的,要满足他们;不能偿还的,要宽容忍让他们。我曾笑话唐朝人作的《七夕》诗,歌咏牛郎织女,写的都是些相会离别的话,非常不切合诗歌要表达的本意。织女(织布),是衣服的本源;牵牛(耕地),是食物的本源,在天上的众星中是最尊贵的;上天看重他们,可人反而不看重他们!他们致力于耕种纺织尽心尽力于民事,呈现的景象清清楚楚可作借鉴。我们乡里的妇女,不会纺织,然而在家中主持炊饮之事,学做针线,仍不失为勤劳恭谨。近日有些人很喜欢听鼓儿词,以玩纸牌为游戏的,风俗败坏,应当赶快禁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B.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因:因为。
D.将数百之众将:率领。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吞二周而亡诸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作《师说》以贻之
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由守势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写陈涉起义,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是为了后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证明提供有力论据。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罢弈文
清 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数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予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①乎?
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②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底(zhǐ):至,到达。②貛(jué)然:猛然。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者再三,局乃竟 竟:终了
B.
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 嫉:嫉妒
C.夫弈,小数也数:技艺
D.工画者寿,工棋者夭夭:短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如是者再三,局乃竟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则智者尽其谋
C.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以勇气闻于诸侯
D.子能识其所以然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离杀机保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人调整心态,止息机巧之心,从此与棋绝缘。
小题4: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明 日 闲 暇 客 复 来 局 布 若 畴 昔 息 机 子 乃 谓 客 曰 畴 昔 之 局 其 始 也 有 不 患 其 败 而 冀 其 胜 者 欤?
(2)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3分)
(3)当其不争也
,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B.嫉:憎恨。
小题1:C.介词,均译为“拿”;
? A.才,副词/于是,连词;? B.代词,自己/代词,他们的;? D.前一个表示原因,后一个表示凭借或手段。
小题1:A.“感到很不理解”,无中生有。
小题1:参考译文:
二位客人在庭院下棋,息机子从旁边
观看。开始时,棋盘已经摆开,二位客人十分悠闲,喜怒没有外露。不多时,两人争夺几个棋子,都
瞪着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惟恐失误,如同强敌当前,誓死不肯回头的样子。一会儿,胜负分出,胜的喜欢,败的发怒。
像这样的情况有二三次,一局棋才下完。于是计算各自的棋子来比较多少。高兴的显得很悠闲,发怒的怒气也消释了。
第二天闲暇的时候,客人们又来了,摆棋布子如同昨日。息机子就对客人说:“昨天那盘棋,你们开
始时是否担心自己败,希望自己胜呢?”回答说:“对。”“到今天,莫非胜负已过,而欢喜和气愤都忘掉了吗?”回答说:“对。”(息机子问:)“当你们争吵时,是否恨对方如仇人呢?”回答说:“对。”问:“当你们不争夺时,是否互相谦让而不自夸呢?”回答说:“对。”息机子说:“下棋是小技艺。胜了有何益处?败了有何损失?为什么开始时担忧?为什么下完棋就全忘了?为什么开始时争夺?为什么下完棋就谦让?你们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回答:“不知道。”
“唉!我告诉你们原因吧:那天地就像一张棋盘;万物就是棋子。凡在事情发生以前就担忧,事情过后就忘记;在事情进行当中,就发生争夺,在事情发生之外就谦让。人们如果拿事后的见解放到事前,那么忧愁的心情就泯灭;人们如果拿事外的见解放到事中,那么争夺的心思就止息。平民之间争夺的是财产,读书做官的人之间争夺的是富贵,帝王之间争夺的是天下,这些都像在下棋呀。如今你们不拿几个轻微的棋子去看待天下,却拿天下之重看待几个棋子,纷纷扰扰地争夺到哪时才是终了呢?俗语说:‘精于绘画的长寿,精于下棋的寿短。’绘画的人存有生机,下棋的人存有杀机。废掉那盘棋,收起那棋子,是保全生命远离杀机的方法啊。”
两位客人听到这番话,猛然深深醒悟,看待棋盘如同虚无,看待棋子如同弃物,从此就停止了下棋
。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