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书何易于
孙 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②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③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曲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以其有史官在。
(节选自《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书何易于》)
【注】①重榷管:加强专卖管理 ②矧(shěn):况且 ③上下考:唐朝考核官吏,分上中下三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B.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窜:安放
C.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状:情形
D.不欲紧绳百姓绳:勒逼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何易于知民甘苦、挺身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 ????②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③易于考止中上????④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⑤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易于在刺史泛舟东下游玩时,为了不打扰百姓的耕蚕,亲自引舟,刺史问状后,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愤怒的回去了。
B.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没有弹劾他。
C.何易于在督赋、督役、馈给权势、擒盗等方面都治状突出,传记通过“易于考止中上”曲折地讽刺了当时官场的种种弊端,用意深刻。
D.像何易于这样的县令没有得到赏识、重用,作者因此对朝廷搜求人才、地方官员举荐贤能一事产生了质疑,提出了冷峻的批评。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5分)
(2)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5分)
2、阅读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下列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网)
B.鸡豚狗彘(猪)
C.孝悌(尊敬父母)
D.庠序(学校)
小题2:下面的划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小题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分)
(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杨仪①,祖父集,字浩然,景泰五年进士,观兵部政。是时御史钟同、郎中章纶合奏,请复纯皇帝于东宫②,下狱。集上书于尚书谦,略曰:奸人黄竑进易储之说,以中上心,本营脱死耳。公等国家柱石,乃恋宫僚之赏而不为国本计乎?脱二人毙拷掠,其若清议何?谦以示大学士王文,文曰:书生不练事,然有胆气,当进一阶处之。遂出知安州。专厉锋气,以法绳外戚中贵,坐逮系免官。
集生舫,莒州知州。舫生仪,字梦羽,幼从父于莒。莒城善崩,父老以为杞梁妻神异,非人力所加,公设方略城之,莒人奇其夙慧。自在黉序,博览强记,习为诗赋,兼攻真草书,岳岳不与群辈为伍。嘉靖初,中进士第,除工部主事,历兵、礼二部郎中,以廉能称。勋贵故投重币为贽,公却不受。当是时,夏文愍言③方柄用,爱公才,使代草章奏。凡国家大政事,借诪于公,造膝密语,他人莫得参也。且欲荐达之,会言宠浸衰,公失援,出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备兵霸州。霸州流贼方炽,烧官寺,钞吏民。言以公儒者,当谟谋庙堂,而使居贼冲,自伤不能左右。为宋人长短句饯之,其词甚痛。公遂移病归,不复起。
家居惟以读书著述为事。构万卷楼,聚书其中,率多宋元旧本及名人墨迹、鼎彝古器之属,固不可胜数。天性简亢,不趋谒。公廷监司县吏,非折节下之,罕得见其面也。与乡缙绅会饮,鄙其无文,多据席假寐,不交一言,以故同类皆嫉之。御史钱籍者,家奴为剧盗,横行数郡中,至劫金坛库金巨万。公恶之,未尝与同席坐。江阴令雅重公,而籍亦数为诗文以干令,令问籍于公,公佯谢曰:“吾不识也。”顷之,复佯惊曰:“适思得其人,乃吾邑盗魁,何辱问焉?”籍闻甚恨。其母死,又不往吊。籍遂诬公子杀人,篡取至家,锒铛锢其颈,榜笞累百。诸公居其间,事得解,而公遂忿悒以卒。
①杨仪(1488—1564),字梦羽,号五川、七桧山人,江苏常熟人。明代中期藏书家。
②请复纯皇帝于东宫:请复朱见深太子位。纯皇帝,明宪宗朱见深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简称纯皇帝。③夏文愍言:夏言,明嘉靖时大臣,谥文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营脱死耳营:求,谋求
B.江阴令雅重公 雅: 以……为雅
C.会言宠浸衰浸:渐渐,逐渐
D.非折节下之 下: 自降身份与人交往,谦恭待人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杨仪“天性简亢”的一组是(??)(3分)
①习为诗赋,兼攻真草书,岳岳不与群辈为伍?②与乡缙绅会饮,鄙其无文,多据席假寐,不交一言?③公恶之,未尝与同席坐??④勋贵故投重币为贽,公却不受?⑤公廷监司县吏,非折节下之,罕得见其面也???⑥公佯谢曰:“吾不识也。”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仪祖父杨集有胆识,敢直谏,受到大学士王文的赞赏,但最终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免官职。
B.莒州城墙常常崩塌,当地的父老认为是杞梁妻的神灵作怪。当时杨仪父亲在莒州,想出办法筑好了城墙。
C.夏言很看重杨仪,想要推荐他,但不久夏言失宠,杨仪被调出京城,任山东按察司副使。
D.杨仪得罪了钱籍,钱籍诬陷他的儿子杀人,把他的儿子劫至家中并擅用私刑,后经当地人士居间调解,这件事情才解决。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脱二人毙拷掠,其若清议何?(3分)
(2)专厉锋气,以法绳外戚中贵,坐逮系免官。(4分)
(3)适思得其人,乃吾邑盗魁,何辱问焉?(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节选自《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中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②而临百仞之渊
③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④庶人不服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加粗的“其”字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 )
A.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B.其质非不美也
C.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句中没有省略介词“于”的一项是(???? )
A.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D.而临百仞之渊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吾属今为之虏矣
B.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良曰:长于臣
C.常以身翼蔽沛公????????????臣具以表闻
D.若属皆且为所虏????????????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