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已祔②。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③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①报罢: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②祔:合葬。③粤:助词,用于句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起,发陕西 起:被起用
B.必造随园投诗文 造:造访
C.君仕虽不显 显:明显
D.极山林之乐 极:享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君亦遇事尽其能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3.下列各句中对文意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枚为官和为文都有出色的才能,但他向来无意仕进,纵情山水,极意诗文,因而他的文章享有盛名。
B.“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的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他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因此,他的作品受到世人的广泛重视。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如第4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在江宁的为官情况,这和第1段“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墓志铭一类文字必须写墓主姓名、字号、籍贯、世系等,极易犯板滞的毛病,而这篇墓志铭却独具匠心,富于开阖变化,是墓志铭中的精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作者眼中,袁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虞:预料
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详:详细
D.黼闻而衔之衔:怀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要惩处童贯等人。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
秀州知州。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分)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谢弘微,年十岁继从叔峻,名犯所继内讳①,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义熙初,袭峻爵建昌县侯。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国吏数人而已,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闻而惊叹。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改适琅邪王练,公主虽执意不行,而诏其与谢氏离绝,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混仍世宰辅,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唯有二女,年数岁。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东乡君叹曰:“仆射平生重此子,可谓知人。仆射为不亡矣。”???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伯叔二母,归宗②两姑,晨夕瞻奉,尽其诚敬。内外或传语通讯,辄正其衣冠。婢仆之前,不妄言笑,由是尊卑小大,敬之若神。
文帝初,镇江陵。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蔬素逾时。太祖即位,迁尚书吏部郎,参预机密。诸故吏臣佐,并委弘微选拟。居身清约,器服不华,而饮食滋味,尽其丰美。六年,领中庶子,又寻加侍中。弘微志在素官,畏忌权宠,固让不拜,乃听解中庶子。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上以弘微能营膳羞,尝就求食。弘微与亲故经营,既进之后,亲人问上所御,弘微不答,别以余语酬之,时人比汉世孔光。
(节选自《南史卷二十 列传第十》
【注】①内讳,指的是对家中祖母的名字不能提及或者小辈起名字的时候不能使用其中的字等规定。
②归宗,此处指已出嫁的妇女因夫死而回到娘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不关豫豫: 通“与”,参与。
B.听还谢氏听:听任,听凭。
C.有加于旧加:更加。
D.上以弘微能营膳羞羞:同“馐”,美味的食品。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谢弘微“举止必循礼度”的一项是(3分)
①名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②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③晨夕瞻奉,尽其诚敬????????④内外或传语通讯,辄正其衣冠
⑤婢仆之前,不妄言笑????????⑥饮食滋味,尽其丰美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弘微安于贫俭,不贪财物。面对谢峻留下来的万贯家财毫不动心,此事深得谢混的赞誉,称其日后定成大器。
B.谢弘微品性方正,值得信赖。他不负晋陵公主的托负,将谢混庞大产业经营得井井有条,东乡君对此无限感喟。
C.谢弘微身居清约,志在素官。他平日所用器物所穿衣服都不华美,面对皇帝的加封,他也坚持拒绝,不予接受。
D.谢弘微做事认真,为官谨慎。每次上奏论事的手稿,他都一定烧掉,不给他人留下任何口实和把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主虽执意不行,而诏其与谢氏离绝,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5分)
(2)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蔬素逾时。(5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伐其功伐:夸耀
B.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
C.赵不内内:通“纳”,接纳
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娴于辞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因谗之曰不如因善遇之
C.信而见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遂自投汩罗以死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4分)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4分)
小题4:文章倒数第二段详细记叙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作答。(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