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诗词鉴赏(6分)
华 清 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小题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3分)
小题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吴诗的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 、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方式。应该说表现方法有时包括了表达方式。读懂诗歌是准确判断表现手法的关键,本题中第一首诗中“四郊飞雪暗云端”与“绿树碧檐相掩映”描写的是两种不同天气中景物呈现出的不同特点;第二首诗中“君王游乐”“一曲霓裳”,“故宫惟有树长生”描写的是不同时期华清宫的景象;读懂诗歌中的这些语言,应不难得出两诗都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实则需要把对比的双方指明。
小题2:
试题分析:概括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对文本的内容有熟悉的掌握,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尤其是一些能表明作者感情和态度的词语。本题解答的关键是通过对比的语句,体会作者在对比中流露出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3)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
参考答案:
(1)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
(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题中不能有任何书写错误,否则该空不得分。注意“萦、膺、髫、悟、骸”等字的写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奉使行高邮①道中(之一)
党怀英②(金)
野云来无际,风樯岸转迷。
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
蹚跲③船鸣浪,联翩路牵泥。
林鸟亦惊起,夜半傍人啼。
【注】①高邮:今属江苏,南宋时为淮南东路高邮军治所,隔楚州与金朝的山东东路、山东西路相望。②党怀英:金代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③蹚跲:拟声词, 船行进过程中发出的声音。
小题1:据《归潜志》卷八记载,党怀英曾向赵秉文传授诗法说:“律诗最难工,须要工巧周圆。”首联中的“????????”与尾联中的“????????”两词遥相呼应,形成首尾圆合的严谨格局,体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2分)
答:??????????????????????????????????????????????????????????????????????????????????
小题2:简析颔联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5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转迷、夜半(各1分)(答“野云”和“林鸟”给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紧抓住题干中所说的“遥相呼应”和“首尾圆合”二词,分别在首联和尾联中筛选。夜间发生“转迷”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得出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要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多从表达方式(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中,古诗词最常用的是抒情和描写)、修辞方法(除常见修辞方法外,还包括炼字和用典)、写作技巧(如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等)三方面进行。本题限制范围是颔联,要特别注意对其中的动词或形容词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词句内容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颂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精妙传神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11分)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小题1: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看到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山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分析。令作者发出兴亡如梦、世事皆空的感叹。是因为作者看到的眼前之景:昔日战乱不休的城池如今已是悄然无声,昔人遗迹还历历在目;当年热闹的台榭却已荒凉冷落了七百年,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作者有景生情。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以哀景渲染哀情,眼前的风满树和耳畔的蝉响,漫天秋雨远处孤岛横立的秋雁,皆是悲伤景象,让人惆怅满怀;由远及近,写出了开阔的景象;从怀古转向现实。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