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飕飗(s ōu li ú):形容风势劲疾。
(1)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玄蝉②对比,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5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小题1: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的心态。(2分)
小题2: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送别,乐观/豁达/开朗/积极都可(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由题目“送柴侍御”就可以确定是一首送别诗,揣摩“送君不觉有离伤”与“明月何曾是两乡”就可以品味出诗人乐观、豁达、开朗的心态。
小题2:
试题分析:类似题目的解答,一般情况下要顺势思维,最好选择“同意”,这样就能比较好地结合诗句来分析原因。分析时要具体,对于绝句来说,最好逐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睦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会。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妻淳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采高索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目的君子亭,自稀“因套”。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3分)
(2)三、四句写出了海棠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参考答案:(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
本题解析:各3分。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补写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共6分)
甲: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①???????????????,②????????????。 ③???????????????,
④??????????????; ⑤??????????????, ⑥???????????。
乙: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李贺《李凭箜篌引》)
③???????????,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⑤山不厌高,????????。(《短歌行》)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甲:①潦水尽而寒潭清?②烟光凝而暮山紫?③俨骖騑于上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病牛①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①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2)“但得众生皆得饱”句看似平常,实则意旨深远,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3分)
参考答案:(1)答①比喻 诗题《病牛》,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坎坷与艰
本题解析:(1)写出其中任 2个,并加以分析得 4分。其中写出修辞 1分,结合诗句分析合理 1分。写出 3个或4个修辞没有分析最多得 2分。
(2)第一句2分,后面一句1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