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_____________________。 (戴望舒《雨巷》)
(4)风萧萧兮易水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5)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6)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7)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8)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参考答案:(1)百舸争流(2)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著名句的能力。此题均选自高考背诵篇目,其中部分小题属初中背诵篇目。学习时一定要按照教材要求对指定背诵篇目逐一过关,对初中背诵篇目也要不断复习,以免遗忘。本题易错难写字词有:舸、斑斓、寂寥、机杼、掇、羁。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相见欢
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
云闲晚溜①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②松菊瘦而芳。???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③人物两相忘。
[注] ①溜:水流。 ②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③清商:
即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
小题1:这首小令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2分)
小题2:你认为诗中的人物应是怎样的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写景手法答“绘声绘色”“反衬(以动衬静)”“
本题解析:
小题1:反衬(以动衬静),“晚溜琅琅”和“一曲清商”反衬了环境的清静;意境特点:一个“清”字概括了这一境界的特点:泉水清澈,月光清凉,其清在色,在感。水流琅琅,琴质如玉,其清在声在乐。青松黄菊,炉香菊气无一不使人感到清新、淡雅,使人陶醉于纯朴清澈的自然中,超脱出纷乱烦杂的世界。
小题2:应是隐逸之士,或意趣高雅的隐逸者。作者对退隐山林,种菊南山的陶渊明十分敬仰,字里行间透出到陶的倾佩;“斜川松菊”似与陶渊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同趣;
陶渊明的清旷高古的精神,与陶借松菊抒发的那种“采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仲殊:宋代僧人。
(1)“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荷花”的含义是什么?结合全词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借啼鸟声声慨叹年华虚度的惆怅,衬托出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幽居初夏①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近,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
小题1: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4分)
????????????????????????????????????????????????????????????????????????????????????????????
??????????????????????????????????????????????????????????????????????????????????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
在内容上:以“湖山胜处”“淮柳阴”“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箨龙”已经过去“头番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小题2:
试题分析: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8分)
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③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此二句化用古乐诗《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词上阕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浓厚感情和无限思念。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对考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抓住诗中的“新垅”的“坟”和“原上草”等意象,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其次要抓住卧床遥思亡妻的细节,思妻之情则呼之欲出。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解读此题先确定诗句中的表达技巧,后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技巧在诗歌中的表现,鉴赏其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