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3-02 20:27: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武幕府,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小题1:从内容上看,诗歌是怎样表现“独宿”的特点的?(4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联写“独宿”之景,后两联直抒“独宿”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独宿”是全诗的灵魂之所在,前两联写“独宿”之景,后两联直抒“独宿”之情,能做到逐联分析则可得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此诗运用了借景抒情、反衬、用典的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赏析“骊山横岫,渭河环秀”中“横”“环”二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两首怀古小令慨叹人生无常,思想消极遁世。请你结合相关诗句进行简略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横”“环”二字不仅点明所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历代古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归朝欢????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采,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只轮:代指车。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小题1:这首诗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了一种荒寒的氛围;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词作的上片,词人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抒情氛围。“别岸”是稍远的江岸,“萧萧”为芦苇之声,“淅淅”乃风的声响。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此处写景如画般地写出了江乡的荒寒景象。江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残月照在小溪的小桥面似如秋霜一样洁白。这里,“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就上路。其中的“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形成工对。上句写了大雁高飞起来,因人早起赶路而惊飞,下句写似如秋霜的溪桥。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寒冬早行的景物及其特点。接着写道:“渐渐分曙色。”“曙色”即拂晓时的天色。这一句为写景之总括,不但表明时间推移,已经快到拂晓,而且暗示了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为推动词意的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
小题2:词的下片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一望”实即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根本无法望见;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象丝缕一样牵萦两地,通过比喻来突出词人乡愁之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最后三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家苦苦相忆了。柳永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他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恋爱,但怀念妻子的深情却时时自然地流露。
点评:诗歌中写景状物是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但不管写何景状何物,都是要表达某种情感的,这也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具体来说,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还有象征。阅读这类诗词,就要认真分析这些景物描写,在进行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去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鉴赏写景诗词时首先要缘景明情,紧紧抓住“情”这一牛鼻子不放,由此读诗,才算进入读诗的大门。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需立足于全诗。对于词来讲,又可以通过词的章法结构来帮助理解剖析。词的上片写景记事,下片往往抒情、议论。下片即使是写景,也是通过来抒情。因此在立足于全篇的基础上,应重点抓住词的下片。另外,词常有表明或隐含诗人感情的词语跳跃于词间,抓住词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也是抓住诗人感情的有效抓手。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有人说诗中有三个字是全诗的关键,你认为是哪三个字?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不系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4分)高洁、清秀、淡雅、朴素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抓住描述性诗句,提炼概括。修饰成分,就直接提取,如“淡墨痕”表现了梅花的淡雅(朴素);其他描写就概括,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写出了梅花的清秀和高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着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这首诗由第一题可知,通过描写梅花的高洁、朴素,来表达自己的操守,这种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情感自然也像梅花的特点一样,坚贞、纯洁。


本题难度:困难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