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①淮阳,指西汉汲黯因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作者作此诗时,被流放为黄州刺史。
【小题1】该诗结尾句表达诗人 的情感。(2分)
【小题2】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流转不定的困苦。(四处漂泊的痛苦,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问,诗人不仅想到明年此时(我)又将身在何处,又是谁将站在这里看这景色?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垫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十日静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小题1】分析“江山阅鬓华”中“阅”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小题2】请简要分析诗作中作者所表达的丰富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阅”有看到、见证之意。这里用了拟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酬答诗。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深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蝶恋花①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这首词的下阕“似此”二字颇可玩味,流露出词人什么样的心情。(2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下阕对照看,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物是人非,再无欣赏“好风景”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后宫词(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注】熏笼亦作“燎笼”。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熏笼这种放于卧室甚至床上的家具,可提高夜晚睡眠的质量,把衣被熏香、烤暖。
小题1:这两首绝句就题材而言,均属于宫怨诗。两位抒情女主人公一个“卧听南宫清漏长”一个“斜倚熏笼坐到明”,她们无法入睡的原因是否相同?(5分)
小题2:两首诗里都出现“熏笼”这种家具,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两位抒情女主人公都是宫中失宠的嫔妃,从“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 食【注】 寒食日献郡守
孟云卿 张友正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相传此俗源于春秋时晋文公纪念介子推。
【小题1】两首诗所表现的生活状况、所表达的情感都相同,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不同。(5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5分)两首诗都表现了生活的贫寒、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孟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两首诗分别借“他乡堪悲”“贫居无烟”和“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