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①将残,辘轳②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③,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①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②轳辘: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③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1)“泪花落枕红绵冷”中的“冷”字为什么耐人寻味?(4分)
(2)本词最后两句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请作简要的赏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冷”字说明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了,枕着会感到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冷”是因为泪水湿透枕芯(或红绵),暗示出女子一夜不曾合眼,可结合着词的整体意境及词人情感,来分析运用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楼、阑”“斗柄”“露”“鸡”等意象词,展开丰富的想象, 男子对女子依依难舍的情景,也可对最后两句进行描绘景象,然后答出以景结情的表达效果留给读者言犹未尽的想象空间。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霜天晓角
陈继儒①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②。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③。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携得钓竿筐筥,九寸鲈,一尺鲤。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
注(①陈继儒,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②作者在《晚香堂小品·花史题词》中写道:“吾家田舍在十字水外、数重花外,设土剉(瓦锅)、竹床及三教书,除见道人外,皆无益也。”③陈仲子,战国著名思想家。名定,亦称陈仲,山东邹平人。陈仲子辞官隐居于长白山,终日为人灌园。)
(1)上片详细写居住环境的用意是什么?
答:????????????????????????????????????????????????????????????????????????????????????????????????????
(2) “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个性。
(3)简析作品的语言风格。
答: ?????????????????????????????????????????????????????????????????????????????????????????????????????
参考答案:(1)强调居住环境清幽而又朴陋的特点,抒发主人的自然之趣和孤
本题解析:
(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前三句,主要写的是自己居住的环境、条件、家什、陈设,从居住环境看(背水临山闷在松阴),作者所处清幽;从条件看(茅屋土墙纸窗),十分简陋;从家什看(曲床木几),异常清苦;从陈设看(摊书史),作者情致高雅。这些都让我们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里的那个隐居幽僻之地的孤高自标的隐士。
(2)注意,这里有一个概念大家要搞清楚:“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是道家修炼者的装束。也可以理解为忘我、自由、个性放浪的表现。从词作的前后来看,主要是表现词人不拘于现世礼法,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小题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4分)
小题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属于概括景物题,上片中的“水”“ 山”可以概括出是写山水的美好,下片中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属于直抒胸臆。
小题1:“这首词新丽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的关键词是“如何”,此处用了比喻和想象,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最后回答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