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3-06 04:40:3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7分)
杏 花
[唐]温 宪
团雪上晴梢,红明映碧寥。
店香风起夜,村白雨休朝。
静落犹和蒂,繁开正蔽条。
澹然[注]闲赏久,无以破妖娆。
[注] 澹然:即“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上”字具有动感,展现出杏花开放时的蓬勃生机。
B.颔联既写出杏花的香气与色彩,又暗示了诗人赏花的时间和地点。
C.颈联写出了杏花开放时花朵繁茂、凋谢时对春光恋恋不舍的情态。
D.这首诗既有对杏花工笔重彩的描写,又有对杏花盛开全景的渲染。

小题2:诗人在尾联写自己是以不经意的心情赏花,但又写自己看了很久,这样写是不是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不矛盾。诗人清晨走出山村客店,不经意间看到开放的杏花,最初心情是平静的,随着映入眼帘的杏花盛开的景象越来越壮观,他的心情也由平静转入欣喜,所以才会欣赏很久。这样写表现了诗人赏花时心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若答“矛盾”,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凋谢时对春光恋恋不舍”分析错误。
小题2: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寄黄几复①
(北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几复,诗人的故交,十年前与诗人在京城有聚。写此诗时,黄几复任职广东,诗人任职山东。②蕲:古同“祈”,祈求。三折肱:多次跌断胳膊,古有“三折肱为良医”之语。
①下面对诗歌理解和赏读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即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居两地,因此请求鸿雁传书,鸿雁深为感动,答应帮忙。
B.颈联写友人身为官吏,却生活清贫,诗人希望他不要再受“三折肱”那样的磨难。
C.尾联想象友人虽身处恶劣的环境,却仍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不免有点感伤。
D.全诗意象丰富,多处用典,以故为新,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富有苍劲古朴的特点。
②北宋诗人张耒说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奇句”、你认为“奇”在什么地方?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A
②解释诗句。十年前,我们在京城沐浴春风,观赏桃李,举杯痛饮;十年后,我们漂泊江湖,独守孤灯,听夜雨敲窗。意象奇特。两句诗共有六组意象,且都是名词,自然勾画出两幅图画,前者是十年前京城相聚的欢乐情景,后者是分别后羁旅漂泊的孤独寂寞。
  手法奇特。前后两句诗构成对比,十年前的欢愉和十年后的孤独形成对比,这是一层;上句诗为暖色调,暗示京城之欢,下句诗为冷色调,明言江湖之凄,又形成一层对比;“一”和“多”再形成一层对比,极言相聚的欢愉之短暂,也极言思念的寂寞之漫长。
  用典奇特。“一杯酒”、“江湖”和“夜雨”均为用典,且都扣住“思念”,以故为新。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有“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有“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李商隐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另还有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典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诗意展开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格,70字左右。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苏溪亭畔,芳草萋萋,春波碧水,春色已暮,曾是旧时相识的燕子还未归来。独自登高倚阑,看烟雨迷蒙暗淡了杏花的容颜,叹一声游子不归,红颜将老。(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的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1.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这首词下阕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2.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6分)
浣溪沙?(明)刘?基
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夕阳江上雨余天。?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战场开尽是何年。
1.这首词写的是?(季节)?(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2分)
2.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2分)春季(春天)?傍晚(黄昏或夕阳西下)
每空1分。
2.(4分)表现手法:①采用逆转反衬手法,上阕写乐景,下阕写哀景;②采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③采用反诘手法,描写议论结合,篇末点明题旨。
作者情感:①对连年战争的不满和谴责;②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期盼战场早日化为良田。
表现手法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分析作者情感2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