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3-06 04:40: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你们不是夸奖说他很有能耐吗?怎么这回又说他办事____呢?
②””恐怖事件使美国人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将影响到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以及社
会的各个____。
③她是领导____的典型,专和邢燕子唱对台戏的。
④报考中医学院必须是在校高中毕业生或具有高中毕业的同等____者。
A.不力 层面 树立 学力
B.不利 方面 树立 学力
C.不力 方面 竖立 学历
D.不利 层面 竖立 学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①必用"不力",排除B、D;③必用"树立",故选A。不力:不得力。不利:没好处,不顺利。方面:某一方。层面:范围、方面。树立:建立,用于抽象的事物。竖立:垂直埋上。学力:学习达到的程度。学历:学习的经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吊,抚慰)(《祭十二郎文》)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宁肯)(《滕王阁序》)
③飨德怀恩,词不悉心(飨,同“享”)(《柳毅传》)
B.①灌水之阳有溪焉(阳,水的北面)(《愚溪诗序》)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逍遥游》)
③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每,同“们” ) (《窦娥冤》)
C.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免去)(《陈情表》)
②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视,视力)(《祭十二郎文》)
③然睹促织,隐中胸怀(中,合乎)(《促织》)
D.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知,同“智”)(《逍遥游》)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受)?(《赤壁赋》)
③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戚,忧伤)?(《祭十二郎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②宁,哪;B②之,动词,到;C①除,授予官职)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荷塘的四面,_______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______ 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______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______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A.高高低低,迈远近近重重而 隐隐约约
B.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层层但 影影绰绰
C.远远近近,高高低低 重重但 隐隐约约
D.高高低低,远远近近团团而 模模糊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高考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点反映在试卷上,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二是“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做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第一个横线后面接着写“杨柳”,这是低处、近处的树,那么横线处的内容就应该是由高到低、由远及近,BC两项符合要求;“重重”强调多,很多层,而“层层”刚强调层次性,晚上看荷塘周围的树,层次应该是不明显的,所以应选“重重”;“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很不清楚,感觉很不明显。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影影绰绰”可形容人或物模糊,隐约,看不真切,从语境看“隐隐约约”更恰当。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輮以为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望美人兮天一方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B古义“从师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古义“圣主”或“圣主贤臣的美政理想”今义“美丽女子”;D古今均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意思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⑴余力尚足以入?⑵高余冠岌岌兮
⑶戒慎勿忘?⑷仰观宇宙
⑸惟江上清风?⑹及其所既倦
A.⑴⑸/⑵⑶/⑷/⑹
B.⑴⑸/⑵⑷/⑶/⑹
C.⑴⑵/⑶⑷⑸/⑹
D.⑴/⑵/⑶⑷/⑸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⑴⑸,助词,“的”;⑵⑷,定语后置的标志;⑶代词;⑹动词。对于“以”“于”“之”这种重点虚词,平时学习应做好整合。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