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A.在其中一些宇宙“岛”上,可观测的宇宙将显得既不膨胀,也不收缩,相对来说范围小而且处于静态。 B.在遥远的将来,天文学家所能够观察到的宇宙将只剩下我们的本星系团,其中的星系由引力束缚在一起,包括银河系和仙女座、大小麦哲伦星系和其他几个小星系。 C.暗能量是真空中不断增强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能够自行创造更多的真空。因此暗能量会驱散宇宙中一些未被引力束缚在一起的事物。 D.“岛宇宙”都是一些独立的个体,它们之间将很难探知彼此的存在。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生命的五个恩赐
马克·吐温
一
在生命的黎明时分,一位善美的仙女带着她的篮子跑来,说:“这些都是礼物。挑一样吧,把其余的留下。小心些,做出明智的抉择;哦,要做出明智的抉择啊!因为,这些礼物当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
礼物有五种:名望,爱情,财富,欢乐,死亡。少年人迫不及待地说:“无需考虑了。”他挑了欢乐。
他踏进社会,寻欢作乐,沉湎其中。可是,每一次欢乐到头来都是短暂、沮丧、虚妄的。它们在行将消逝时都嘲笑他。最后,他说:“这些年都白过了。假如我能重新挑选,我一定会做出明智的抉择。”
二
仙女出现了,说:“还剩四样礼物。再挑一样吧;哦,记住——光阴似箭。这些礼物当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
这个男人沉思良久,然后挑选了爱情。他没有觉察到仙女的眼里涌出了泪花。
好多好多年以后,这个男人坐在一间空屋里守着一口棺材。他喃喃自忖道:“她们一个个抛下我走了。如今,她——最亲密的,最后一个——躺在这儿了。一阵阵孤寂朝我袭来。为了那个滑头商人——爱情——卖给我的每小时欢娱,我付出了一千小时的悲伤。我从心底里诅咒它呀。”
三
“重新挑吧,”仙女道,“岁月无疑把你教聪明了。还剩三样礼物。记住——他们当中只有一样是有价值的,小心选择。”
这个男人沉吟良久,然后挑了名望。仙女叹了一口气,扬长而去。
好些年过去后,仙女又回来了。她站在那个在暮色中独坐冥想的男人身后。她明白他的心思:“我名扬全球,有口皆碑。对我来说,虽有一时之喜,但毕竟转瞬即逝!接踵而来的是忌妒,诽谤,中伤,嫉恨,迫害。然后便是嘲笑,这是收场的开端。一切的末了,则是怜悯。它是名望的葬礼。哦,出名的辛酸和悲伤啊!声名卓著时遭人唾骂,声名狼藉时受人轻蔑和怜悯。”
四
“再挑吧。”这是仙女的声音,“还剩两样礼物。别绝望。从一开始起,便只有一样东西是宝贵的。它还在这儿呢。”
“财富——即是权力!我真瞎了眼呀!”那个男人道,“现在,生命终于变得有价值了。我要挥金如土,大肆炫耀。那些惯于嘲笑和蔑视的人将匍匐在我的脚前的污泥中。我要用他们的忌妒来喂饱我饥饿的心魂。我要享受一切奢华,一切快乐,以及精神上的一切陶醉,肉体上的一切满足。这个肉体人们都视为珍宝。我要买,买!尊从,崇敬——一个庸碌的人间商场所能提供的人生种种虚荣享受。我已经失去了许多时间,在这之前,都做了糊涂的选择。那时我懵然无知,尽挑那些貌似最好的东西。”
短暂的三年过去了。一天,那个男人坐在一间简陋的顶楼里瑟瑟直抖。他憔悴,苍白,双眼凹陷,衣衫褴褛。他一边咬嚼一块干面包皮,一边嘀咕道:“为了那种种卑劣的事端和镀金的谎言,我要诅咒人间的一切礼物,以及一切徒有虚名的东西!它们不是礼物,只是些暂借的东西罢了。欢乐,爱情,名望,财富,都只是些暂时的伪装。它们永恒的真相是——痛苦,悲伤,羞辱,贫穷。仙女说得对。她的礼物之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只有一样是有价值的。现在我知道,这些东西跟那无价之宝相比是多么可怜卑贱啊!那珍贵、甜蜜、仁厚的礼物呀!沉浸在无梦的永久的酣睡之中,折磨肉体的痛苦和咬啮心灵的羞辱、悲伤,便一了百了。给我吧!我倦了;我要安息。”
五
仙女来了,又带来了四样礼物,独缺死亡。她说:“我把它给了一个母亲的爱儿——一个小孩子。他虽然懵然无知,却信任我,求我代他挑选。你没要求我替你选择啊。”
“哦,我真惨啊!那么留给我的是什么啊?”
“你应得而尚未得到的:恣意亵渎的老年。”
(选自2007年第7期《杂文选刊》,有改动)
【注】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历经苦难,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本文是其晚期的作品。
小题1:作者为什么认为选择欢乐、爱情、名望、财富都不是“明智的抉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以文学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历史人物为例,简要阐述你的理由。(5分)
?
小题2:本文是一篇以带有劝喻或讽刺性质的故事来阐明某种事理的寓言体小说,具有借小喻大、结构简短、情节奇幻、结尾出人意料、语言精练等特点。请选择其中的两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
小题3:作者认为死亡才是“宝贵的”“有价值的”恩赐。有人认为这是消极厌世的人生态度,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享乐转瞬即逝,徒劳一场而荡然无存;②爱情充满奸诈和欺骗,短暂的幸福(欢娱)换来长期的悲痛(孤寂);③名望招致妒忌、贬损、诽谤、仇恨、迫害和嘲笑;④富贵也只能买来虚伪和“荣耀”。(一个要点1分。) 或者①欢乐、爱情、名望、财富不过是现实中一时遮掩痛苦、悲伤、羞愧、贫穷的假面(徒有虚名的东西或只是些暂借的东西),②都不能给人以真正的幸福与安宁。(一个要点2分。)
举例:和珅、葛朗台、夏洛克,因为追求财富而遗臭万年。于连,因为追求名望而走向毁灭。(答宋江因追求名望而葬送梁山好汉前途也可,)周萍,因为追求爱情而始乱终弃最后毁灭。(答林黛玉因追求爱情而走向死亡也可。)李煜、唐玄宗李隆基,寻欢作乐,最后丢了江山而毁灭。(答西门庆寻欢作乐而死也行。)(举例并简要说明理由得1分)
小题2:语言精练:
如:“那个男人坐在一间简陋的顶楼里瑟瑟直抖。他憔悴,苍白,双眼凹陷,衣衫褴褛。他一边咬嚼一块干面包皮,一边嘀咕道”这些动作、神态描写,语言简练,准确描写这个男人在多次作出不明智的抉择之后被命运所愚弄后的遭遇。
结尾出人意料:
根据小说的脉络,那个人本来可以进行第五次选择的,但是,当男人醒悟后仙女来到他身边时,最后一个礼物“死亡”却没得选择,“应得而尚未得到的是恣意亵渎的老年。”在作出几次不明智的抉择后,最后连选择死亡的权力都没有,因而给人深思。
借小喻大:
在故事中,主人公选择过享乐、爱情、名望、富贵,但这些美好都只是昙花一现。享受后感到虚度,拥有爱情又会面临别离,名望的结局是怜悯,诽谤和嫉妒,获得富贵的同时也在失去。不管他选择什么,最终都会走向痛苦。而最“珍贵”的死亡,他都无法获得。仙女把“死亡”恩赐给了一个小孩,或许,这能帮助小孩不受尘世间的痛苦的折磨,带着孩童纯洁的心离开世界。仙女是不忍心让孩童走上追名逐利的道路而用“死亡”来保全孩童对生命美好的幻想与心灵的纯洁。
许多人,都未发现生命的真谛,而只是停留于表层与物质的满足。人生真正永恒的价值无法从那些东西当中找到答案,属于物质生命的东西永远只能见证一个有限的时空。
结构简短:
本文故事平铺直叙,结构简短。每个故事都是用最少的文字讲述一件事,没有过多的铺叙,没有波澜起伏,没有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情节奇幻:
本文采用的是寓言式的构思方式,把自己对生命、人生、社会的思考依托一个奇幻的寓言故事来表述。不仅每一个故事的走向一反常规,而且所有的思考都一反生活常规。本来主人公的这些选择无可厚非,但作者安排的结局就是反常规的。本来按照行文思路,主人公应该选择最后一个礼物的,但情节一转,主人公没有权利选择,只能一个人享受孤单的老年生活,从而把寓意更深一层展示给读者。
(选择问答点要明确,结合文本举例并分析全面、准确得满分。意思接近酌情给分。)
小题3:观点一: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①由注释可知,作者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本文是其晚期的作品,其思想和创作也打上了悲观厌世的烙印。②作者一生历经苦难,故事中的男主角饱受种种人生磨难,其实也渗透着马克·吐温对人生的求索和反思,表达的正是作者在历经人间万象后的感慨。③在作者看来,人生道路上一些所谓的“恩赐”往往是一种诱惑,选择不慎则“一失足成千古恨”,人生苦苦追寻和奋斗往往毫无意义。④人们苦苦追求的享乐、爱情、名望和富贵,都是外在的虚幻的和暂时的,追求不到痛苦,追求到了又会厌倦,追求过程伴随着痛苦和失望,伴随着焦虑、空虚、幻灭和恐惧感。⑤于是,作者得出悲观的结论:人生只能使人痛苦,死亡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评分细则:提出自己的观点1分,五个要点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可以得满分。)
观点二: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①消极是一种表象,作者要表达的其实是对生命意义的充分肯定的积极人生态度。②小说中的仙女一再提醒人们要当心,“要用智慧挑拣”,但人们一错再错,未能得到最有价值的礼物——死亡,只能得到一个 “恣意亵渎的老年”。隐含的人生寓意是,只有懂得了死,才能懂得生。③在追逐名望、爱情、财富、快乐的过程中,人生更像一场玩世不恭的游戏,最终只能收获虚无和痛苦。而死亡才是最可宝贵的礼物,直视死亡,我们会发现浮生若蚁,人生短暂,从而更好地把握、珍惜今天,作一番真正有价值的事业。④作者是想让我们明白, 不要对虚幻的东西太有执著之心, 越是执著地想要得到, 越是容易事与愿违。反而, 当我们正视必然到来的死亡——会带走一切浮华表象的死亡, 进而对世事都淡然处之时, 那些欢乐、爱情、名望和财富才有可能带给我们纯粹的幸福。⑤现实中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选择机会,每个人生阶段的梦想不可能都能实现然后又都以失败告终,每个人不可能每次都能对自己的错误选择幡然醒悟,这个寓言显然是对生活进行了精心的修饰和极度的夸张。集大幸与大不幸于一身,越是戏剧化的遭遇,越是容易让我们领悟生活的本质。
(评分细则:提出自己的观点1分,五个要点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可以得满分。)
观点三:应辩证地看待。①有消极的一面。仙女的立场就是作者的立场,作者的文风经历了三个阶段:轻松调侃――辛辣讽刺――悲观厌世。此文即是他处于最后阶段的作品,流露出的也有消极厌世思想,这是不可取的。②但也有积极的一面。作者这种人生态度是对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迅速发展,物欲膨胀的时代的批判和“矫枉”。③作者告诫人们,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和自然规律,只有死亡才能带给生命以安宁和永恒。明白生命的这一归宿和本质,就会懂得人生:贪婪,妄想,纵欲和虚荣只能使人痛苦,淡泊和从容地度过一生才是人生之本。
(评分细则:提出自己的观点1分,五个要点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可以得满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从这几个故事内容中的结局来分析,一般在每一个选择的故事后面都有一句总结性的语句,找出来用自己的话概括就可以。如从文中来看,选择欢乐的结局是“每一次欢乐到头来都是短暂、沮丧、虚妄的”可概括为欢乐转瞬即逝,徒劳一场;从第二段选择爱情的结局可知,““她们一个个抛下我走了。如今,她——最亲密的,最后一个——躺在这儿了。一阵阵孤寂朝我袭来。”可概括为爱情充满奸诈和欺骗,短暂的幸福(欢娱)换来长期的悲痛(孤寂);第三段选择名望的结局是“转瞬即逝!接踵而来的是忌妒,诽谤,中伤,嫉恨,迫害。然后便是嘲笑,这是收场的开端”,可概括为名望招致妒忌、贬损、诽谤、仇恨、迫害和嘲笑;第四段选择财富的结局是“为了那种种卑劣的事端和镀金的谎言”,可概括为富贵也只能买来虚伪和“荣耀”。第二问要明确自己的看法,如同意他的看法,就要从文学作品或者历史人物中,找出一个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看法。如选择和珅、葛朗台为财富遗臭万年;林黛玉为爱情而死;宋江为追求名望而断送梁山前程等等。
小题2:此题可以从题干中任意找出两种,结合着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在分析时,要紧扣选择的这两点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如选择语言精练,就要从文章中找出那些刻画人物形象的语句进行分析,如“那个男人坐在一间简陋的顶楼里瑟瑟直抖。他憔悴,苍白,双眼凹陷,衣衫褴褛。他一边咬嚼一块干面包皮,一边嘀咕道”这些动作、神态描写,语言简练,准确描写这个男人在多次作出不明智的抉择之后被命运所愚弄后的遭遇;如要选择结构简短,就要从每一个故事内容短小精悍,没有过多的铺叙,没有复杂的矛盾冲突等方面阐述。
小题3: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从文章中找出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着对现实的了解加以阐述。如选择认为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要结合着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从马克吐温的家庭背景以及马克吐温的一生经历与感悟,从文章中表现出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如要认为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要从作者的作品风格对社会的劝喻或者讽刺方面来回答,还要结合着文中的内容,消极只是是表面现象,如仙女的四个礼物实际上是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积极对待生命的肯定等方面来阐述。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谁的故乡不沉沦
耿?立
①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被拆迁房子的瓦砾上跌坐,茫然吃着午饭,只是一个馒头和一棵大葱。这是一副为“农村上楼”而配发的照片,看到这个片子,看到一片狼藉,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
②我看到报道: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
③农民“被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我想镰刀碰到谷穗是呜咽,谷子倒下时也是呜咽,推土机的巨响脚手架的巨响龙门吊的巨响,他们听不到故乡的呜咽。农历没有了,节气没有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伦理被改造了。
④古人有揠苗助长的话头,也有夜雨剪春韭的诗意,乡村的消失在证明着一种东西——故乡的脆弱,美的危险,土地不再为农人服务,土地开始为GDP服务。但没有了故乡的人是无根的,离开了地气的脚步注定是走不稳而踉踉跄跄的。
⑤有一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有个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⑥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你离开了那空间,你离不开那里蒸腾的气场,那里的细节,虽然有时光的流逝和空间的隔阻。但“任它草堆也好,破窑也好,你儿时放摇篮的地方,便是你死后最好的葬身之所”。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⑦但原乡在哪里?即使你千里迢迢回到放摇篮的地方,但拆迁的速度,要比你的脚步快几倍。在某些趾高气扬者烟灰弹落的瞬间,无论老房子无论老城墙,都会谈笑间灰飞烟灭。故乡小桥的容颜你无法再睹物思情,没有铜雀台可以锁住那也叫小乔的恋人,即是铜雀台也会被拆迁成瓦砾。你有的不只是乡愁,而是目睹故乡的凌迟,故乡的死亡。
⑧我想,拆迁的那仅仅是一座座老屋么?拆迁的是那些有形的表面的东西,那融入人生的部分呢?那故乡的气味呢?要是再向人回答三十前的故乡,你准会遇到听众的不解,因为你的斜阳流水,你的蛙鸣溪头荠菜早已无有踪影,大家以为你在说谎,说不曾存在的诗意,说你的梦呓。拆迁的巨响,它不仅仅伤到了我们的骨头,它给我们不能指认故乡的人一种暗伤,在咯血,你看不到那血丝,你感到那虚空,那是一种大地的整体失忆和乡村历史的短路。
⑨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榆树,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窗外的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的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⑩我不反对现代化,我反对的是过度和对故乡的损伤。我是怀念一种乡村的精神质地,一种氛围和一套完整的乡野价值观,那种安恬那种惬意。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人类历史的保姆,她提供的是一种见证,是我们的童年。但现代化现在成了一种不容商榷的规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着吊民伐罪讨伐一切的权力。过去那种低碳的生活,那乡村的牛粪和泥泞,曾是我发誓逃离的,那不是矫情,当走过了人生,当失去了故乡,当看到沉沦的故乡,失去了的才知道珍重。
⑾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应该有故乡。
(有删节)
小题1:如何理解“无边的乡村在沉沦”的含义?(2分)
答:?
小题2:第⑤段记述文人雅集的酒桌上“我”与友人的问答,有哪些作用?(3分)
答:?
小题3:仿照示例,请列举两种作者心目中故乡安恬惬意的美丽情景,以及分别让你想到的与之紧密相关的文学典故或名句。(4分)
示例:故乡有安静而古老的观景台,像铜雀台那样引人遐思。我想到了杜牧的《赤壁》一诗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
(1)?
(2)?
小题4:“在某些趾高气扬者烟灰弹落的瞬间,无论老房子无论老城墙,都会谈笑间灰飞烟灭”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答:??
小题5:作者说“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应该有故乡”的原因有哪些?你怎样看待现代化对故乡的损伤?(8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1)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1分)(2)农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伦理被改造了。(1分)(答“土地不再为农人服务,土地开始为GDP服务”和“环境被污染”可分别得1分)
小题2:(1)证明了“没有了故乡的人是无根的”(或“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
(2)诗意问答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3)引发了下文关于“原乡”的说法。(1点1分)
小题3:⑴故乡的黄昏是美丽的,我想到了元代的马致远在小令《天净沙·秋思》中抒发了“枯滕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情怀。或:我想到了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晓岚曾多次到桐庐游历富春江,并留下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蓬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的美丽诗篇。⑵故乡的虫鸣鸟唱是那么的悦耳,就像精彩的田园交响曲,我想到了宋朝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名句。⑶故乡的春天花香四野,我想到了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名句。⑷童年时游玩的地方让人怀念,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榆树,均历历在目。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回忆故乡百草园给童年留下的精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⑸黄昏中闭门读书享受孤独的影子也富于魅力,意境美到极致。使人想到清代诗人陈沆“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的唯美境界。⑹闭门读书那塞满草的窗子也美丽动人,使人想到宋代翁森的《四时读书乐》“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⑺夜晚背诵课文就像是背诵着夜,使人想到宋朝诗人陆游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尊尊告诫读书要趁幼年发奋。或:使人想到归有光《项脊轩志》说的在南阁子中读书“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冥然兀坐,万籁有声”的夜读之趣。(任选两种,每种答到情景给1分,典故或名句给1分。)
小题4:(1)借代。“趾高气扬者烟灰弹落的瞬间”代指房地产开发商谈判的成功的时刻,生动得刻画了土地开发的利益所得者草菅民意的暴发户形象。(2)夸张。旧房改造的范围和改造的速度均被夸大,准确地表达了近年只管建设不顾文化保护的现状。(3)用典故。化用苏轼《赤壁赋》写三国时期周瑜赤壁之战大胜曹军的诗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深刻讽刺了当下不顾文化保护的重建工作。
小题5:(1)“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应该有故乡”不是说每一个人一定要出生农村并在农村留有住所,而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存有一套完整的自童年就开始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因为人都是历史的,不能隔断历史而存在,且都在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支撑下立身处世,所以每一个人都该有一个“故乡”。(4分)
(2)现实中现代化对故乡确有损伤,给我们带来了阴翳、污染甚至毁容,损毁了不少传统文化魅力,让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现代化太过强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缺乏包容之心,让人有压迫感。(或:现代化革故鼎新值得赞赏,那种抱残守缺的思想早该革新,贫穷落后不该是我们需要的,因循守旧的美学思想也该醒醒了。)(正反思考均可,言之成理给分)(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必须正确解读重点词语“沉沦”的意思,它的本义是“沉落,沦陷”,文中以此形容村庄逐渐消失;它又含有贬义,以此表明作者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和生存伦理被改造的惋惜和深思。
小题2:这是一道语句作用题,可以从内容作用和结构作用两个方面着手分析。
小题3:这实质上是一道人仿写题,只不过仿写的前提是建立在对文意准确解读的基础之上。
小题4:这句话虽然比较简短,但却综合运用了借代、夸张和用典三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一般围绕生动、形象、具体三点分析。
小题5: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
本题难度:简单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