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3-06 04:59: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
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①,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
蓉浦。
注释:吴门,即现在的江苏苏州。
小题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小题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视觉。
小题2:情与景的关系:见景生情。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意象概括景物的能力。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用自己的话再现出来,就是对画面形象的概括。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关键词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景与情的关系,找出联系情与景的关键词,并加以分析。情与景的关系:见景生情。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为分明。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通过荷花一景引起两地之别的感受;分述家乡的“渔郎”和汴京的“我”,之后又回到梦中的荷花,归于荷花结尾。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临?江?仙?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①浮生:一生。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②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小题1:上阕中“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后三句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大雁是“孤雁”,太阳是“寒日”,孤单感加上傍晚的寒意,写出了离别之痛,浪迹飘零之苦。晚霞吐红,在流浪人看来,红光惨淡,透出寒意,引发了作者的无限凄凉之感。(重点放到对“孤雁”、“寒日”、“暮天”三个意象的分析上。前两个意象为三分,后一个为两分。)
小题2:(6分)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浇愁;(2分)两者都设想了酒醒后的情景,为虚写,突出了孤独无依、凄苦难耐之感。(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金陵图
高蟾?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谁谓伤心画不成?
犹陪落日泛秋声。?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君看六幅南朝事,
一片伤心画不成。?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共7分)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请简析诗歌“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3分)
?
(2)请从对比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三四句。(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是怎样以“春尽”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选取了“水、花、云、村”四个意象,描绘出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一阵雨点,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的画面,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逝去而觉漂泊无依的悲凉之情。
(2)首联抓住“醉”“酒痕”来突出“春尽”时的惜春之情。颔联选取“细水浮花”“断云含雨”等典型景物来描写“春尽”的画面。颈联紧扣“春尽”,写出了“人闲”时对春归的惆怅。尾联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