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①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 ②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 ③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从容整暇,中外相安 ④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 ⑤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 ⑥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④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雒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茅容,年四十馀,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泰见而异之,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泰谓为己设;容分半食母,馀半庋置,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巨鹿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泰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泰以为有分决,与之言,知其德性,因劝令游学,遂知名当世。陈留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鄢陵庾乘,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泰见而奇之,其后皆为名士。自馀或出于屠沽、卒伍,因泰奖进成名者甚众。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之华夏,鲜见其俦 俦:同类。
B: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 训:开导。
C: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 具:饭食。
D:起,对之揖,劝令从学 劝:劝说。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郭泰“性明知人”的一组是( )
①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
②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
③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
④与之言,知其德性,因劝令游学,遂知名当世
⑤泰见而奇之,其后皆为名士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泰观察人时能够注意到他们的特点并予以积极的理解,可以说郭泰作为一个善于识人的人本身就是人才。
B.郭泰在游学洛阳期间,深得符融、李膺的赏识,郭泰在与二人的切磋交流中才学突飞猛进,从此名震京师。
C.郭泰非常善于据言观心,他从孟敏的一句话中就听出了他的善于决断,与之进一步交流又了解了他的德性。
D.文章对郭泰善于识人的记述详略有致,其中对茅容的叙述最为详尽,而对屠户、士兵等人只是简略的概述。
3、单选题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圬①者王承福传?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而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古文观止》)
注:①圬wū:粉刷墙壁。②镘màn:粉刷墙壁的工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发:征调
B.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上下:增加或减少
C.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特:特别
D.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待:依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弃之来归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食焉而怠其事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薄功而厚飨之者邪何以番吾生而安吾性耶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承福是个有战功、可以获得官职的人,却放弃了做官回到家乡,操馒做工谋生,租住在雇佣他的人家中。
B.王承福认为社会是有一定分工的,也只有承认社会分工得必要性,才能安心于自己所做的事业,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而问心无愧。
C.王承福一直都是在富贵人家干活,见证了许多富贵人家由盛而衰的变化,借此劝告人们不可“食焉怠其事”。
D.选文记叙了王承福的事迹和言行,对王承福所言,世人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
(1)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
?
(2)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
?
(3)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①,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太宗谓曰:“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向声背实,以得为荣。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至十二年,书成,凡百卷,颁天下。又诏曰:“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②惟在于窃赀,结褵③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自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选自《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有删节)
【注】①累叶陵迟:指家世衰落。②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③结褵:成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责天下谱牒责:责备
B.或乖礼义之风乖:违背
C.不敦匹嫡之仪敦:勉励
D.或矜其旧望矜:同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多为贵遂以崔干为第一等
B.论数定约,同于市贾 名不著于州闾
C.忠贤者褒进 我今定氏族者
D.为其世代衰微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B.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C.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D.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卢、李、郑四个家族在嫁女儿的时候大肆索取聘礼,并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唐太宗认为这样做严重败坏社会风俗。
B.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撰写《氏族志》,校正姓氏等级,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真假,褒奖忠贤,贬黜叛逆。
C.唐太宗认为,士大夫如果能立下功劳,爵位崇高显赫,忠孝两全,或者道德高尚,学问技艺通达渊博,就能称为真正的士大夫。
D.《氏族志》的颁行,彻底革除了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唐太宗对此感到十分满意。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3分)
②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4分)
(2)从本文看,唐太宗对士大夫的婚姻有怎样的要求?(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