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固不败伤我乎”中的“伤”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却匈奴七百余里。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齐让伯夷?让: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3、阅读题
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者杖之,兄弟皆感悔。恶少以其徒为暴,校於衢,视其悔而释之。豪家仆夺负薪者妻,发吏捕治之,豪折节为善人。讼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争者以族长,有乡里争者以里老。
十七年,举博学鸿儒,未及试,丁父忧归。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应诏举清廉官,疏荐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教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于父母,命服阕以知县用。二十二年,授直隶灵寿知县。灵寿土瘠民贫,役繁而俗薄。陇其请于上官,与邻县更迭应役,俾得番代。行乡约,察保甲,多为文告,反覆晓譬,务去斗狠轻生之习。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以陇其与兖州知府张鹏翮同举清廉官。二十九年,诏九卿举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陇其在灵寿七年,去官日,民遮道号泣,如去嘉定时。授四川道监察御史。偏沅巡抚于养志有父平丧,总督请在任守制。陇其言天下承平,湖广非用兵地,宜以孝教。养志解任。
为县崇实政,嘉定民颂陇其,迄清季未已。灵寿邻县阜平为之置冢,民陆氏世守焉,自号陇其子孙。?——选自《清史稿》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父讼子,泣而谕之谕:劝说
B.疏荐陇其洁己爱民洁:使……廉洁
C.为县崇实政崇:崇拜
D.如去嘉定时去: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豪折节为善人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①陇其请于上官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务去斗狠轻生之习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宜以孝教②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老百姓对陆陇其敬仰与爱戴的一组是
①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②民爱之比于父母③去官日,民遮道号泣
④民陆氏世守焉,自号陇其子孙⑤疏荐陇其洁己爱民⑥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官司,陆陇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便以族长去治办,属于乡里争讼的,便靠里老去治办。
B.陆陇其离任时,只有图书几卷以及妻子的织机一部,这与俗语所谓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陆陇其为官清廉,他任职地区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他几次离任,百姓都是含泪相送。因品行优秀也多次被推荐给朝廷。
D.嘉定县的老百姓歌颂陆陇其,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甚至有人冒充陆陇其的子孙,企图骗取老百姓的信任。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势益张 ? ?益:更加
B.?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舍:房舍,房屋
C.?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
D.?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 ?披:敞开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阿母为汝求
B.?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其孰能讥之乎
C.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塘①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②。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③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④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释:
①石敬塘(892-942):后唐节度使。曾在契丹的扶持下称帝,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
②契丹:古代少数民族名,早居辽河一带。后耶律阿保机统一各族,建契丹国,即辽国。
③通事:官名,以通晓华俗华语的人充任,职掌外交方面的事务。
④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习:习惯
B.宜以中国人治之中国:中原
C.趣令锁之趣:急忙
D.擢翰林学士擢: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