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观雨
陈与义1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2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1陈与义:南宋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2海:暴雨。
小题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5分)
?
?
小题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6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来,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总说1分,描述每句1分)
小题2:.示例:1双关。“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2用典。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不常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分析一种方法3分。若答“寓情于景”“虚实结合”“象征”“联想”“比喻”等,分析合理也可)
本题解析:
小题1: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水域吹来的风压得竹枝伏了又起,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颔联写景,景象壮阔,气势雄浑。江壑林岭,风起云涌,雨声阵阵。颈联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对局势的企望。竹枝顽强地挺立着,高高的山角上、大风吹掀处露出了光明。
小题2:“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阴晴”是运用双关,既是天气的变化,也是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诗人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也表现了他此刻浩茫深沉的思绪:广大地域的风云翻涌、大雨滂沱,不也是整个国家颠覆播迁的写照吗?这里不单写雨景,也是在写时局,最高统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致使金兵势如破竹,这里的“云”“雨”又是两层含义巧妙的融会在一起。尾联用典,出句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对句也是老杜的“尽洗甲兵长不用”诗句的化用,在此均为反其意而用之。作者由雨又想到了一个典故:武王伐殷时,天降大雨,姜太公说:“这是上天在为我们洗刷兵甲,助我伐纣!”我大宋王朝如果兴兵伐金,不也可以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吗?果真如此,我个人的屋子漏雨又何妨!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点评: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时,抓住主要景物,运用描写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忠实于原诗,想象合理,语言优美。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越 中 览 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苏 台 览 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释:①苏台:苏州姑苏台,吴王阖闾创建,吴王夫差加以增筑,为吴王游乐场所。②菱歌:采菱时所唱的歌。
1.这两首诗都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15个字左右)
2.两首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有相同之处,请简要赏析。(4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古今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主题。(意对即可)
2.两首诗都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荒凉作了鲜明的对比。(或都以自然景物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山林生活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小题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3: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小题4: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小题5: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参考答案:
小题1:术业有专攻
小题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小题4:信誓旦旦
小题5:恐美人之迟暮
本题解析:句中有任何错误则该句不得分,古文的默写尤其注意不要遗漏句首和句末的语气词。有些同学平时朗读不注意这些,到了默写的时候就要吃亏了。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8分)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背景: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
小题1:(1分)诗中与“约后期”照应的诗句是?。
小题2:(3分)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B.颔联使人想见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的情景。
C.尾联中“君”指的是梦得,“陶然”是舒畅快乐的意思。
D.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