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2017-03-06 06:06: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对于这个小故事,你有哪些思考与感悟,请联系实际和自己认知,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灯
去年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昔日欢声笑语的校园轰然倒塌,高楼大厦被夷为平地。无数条充满热血的生命被废墟活埋,人们看不到亲人,看不到那美好的世界。大灾无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灾难,给我国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可是我们并没有退缩,面对磨难,我们手挽着手,众志成城,勇敢地与地震作斗争,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灯没有熄灭,在它的引导下,我们战胜了震灾,迎来了我温暖而明媚的春天。
希望使我们学会面对。就如雪灾,我们的人生中会遭遇许许多多的磨难,往往在不经意间,我们便会在磨难中跌倒。生活中允许有跌倒,可关键是在跌倒之后,我们能否重新站立。雪灾来临,我们没有退却,而是选择了面对,那是因为我们心中充满了战胜雪灾,迎接美好生活的希望。是希望让我们在磨难中勇敢地抬起头,抬起战胜挫折的坚定信念,让我们学会了面对。
希望使我们学会坚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怀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勇敢地承受住了磨难的打击,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战胜挫折,从磨难中崛起。经过磨难的饿洗礼,我们变得坚强,在希望中我们学会去克服困难,追求理想。在希望的引领下,我们勇敢地前进,持着执着的信念前进,我们的意志变得坚强,经得起风雨的洗礼。
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灯”。雪灾不能将我们击垮,源于我们心中坚定的希望信念,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首先应持有面对磨难的心态,无论磨难大小,我们都应将它视为锻炼自己的机会,要让心中的”希望之等”照亮前行的道路,学会勇敢,学会坚强,树立坚定的信念,学学狄更斯在磨难与屈辱中的崛起;学会巴尔扎克在困厄中的执着;学学凡尔纳在挫折中的进步;学学塞万提斯在困难中所成就的辉煌。学会在磨难中点燃“希望之灯”,让它的光芒无限延伸,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进。
希望是精神的力量,希望能够让我们敢于面对,让我们变得坚强,让我们充满信念。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引导,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灯”吧,让人生在磨难中闪光。
[点评]:本文思路明晰,结构层次分明,能从雪灾中感受如何面对生命中的“雪灾”——磨难。不足之处:做到了晓之以理,但动之以情不足。


本题解析:
人在任何处境中都应该心怀希望与信念,它是引导我们前进的灯塔;它给人力量,使人战胜困难;它是成功的前提,不要空抱着希望与无信念地度过人生。年轻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应懂得点燃希望之灯,充满信念地生活。
【名人言论】
1、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富兰克林
2、我们惟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但丁
3、有希望就会年轻,绝望就会年老。——卡耐基
4、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5、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6、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罗素
8、 我的希望是想确定因为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使这个世界变得好了一些。——林肯
9、只有信仰才让思想发出火花,只有希望才让未来发出光芒。——雨果
10、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
【最新素材】
1、宋庆龄实现宿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早在1958年就正式提出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党考虑到革命事业的需要,将她暂时留在党外。1981年5月上旬,她在重病中又提出了入党要求。当看望她的彭真同志说到“党一直把你当做一位党的领导同志看待”时,她热泪夺眶而出。后来邓颖超同志去看望望她,叫她“宋副委员长”时,她深切地说:“别叫我‘副委员长’,叫我‘宋庆龄同志’!”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开会一致同意接收她入党,她实现了宿愿。
2、朱德入党
出身贫苦的朱德,青年时代,目睹民不聊生、列强凌辱的现实,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寄希望于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但这以后的中国又陷入了无休止的军阀混战,他失望了。1922年,他抛弃了少将旅长的高官和月薪1000银元的厚禄,拒绝了四川军阀委派的师长官衔,去上海寻找共产党。但是十分遗憾,陈独秀拒绝接收一位旧军队的将军。同年,他又到了柏林,找到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负责人、比他年轻10岁的周恩来。36岁的朱德,恭恭敬敬地站在这个年轻人面前,迫不及待地阐述了自己的夙愿。不久,旅欧支部接收了他。从此,朱德开始了崭新的政治生命。
3、杨靖宇的胃
革命先烈杨靖宇同志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他率领部队与日冠作战,在被包围数月、粮尽弹绝的情况下,凭借着无产阶级的浩然正气、坚定信仰,为着“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英勇奋斗,壮烈牺牲。日寇为了了解他何能够这样顽强,曾残酷地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肠、胃里只有树皮、草根、棉絮。
4、遭遇不幸,信念不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等同志在一次战斗中突围出来,急需一个熟悉情况的向导。这时来了一个手拄树枝、蓬头乱发的赤脚人。见到陈毅,他边哭边叫着:“首长!首长!”陈毅同志定神一看,原来他是被王明错误路线罢官撤职的一个老部下。这位同志没有因为遭受残酷斗争而对革命失去信心、采取旁观的态度,他把自己的不幸遭遇置之度外,决心寻找自己的部队。北上撤退时,他听说陈毅同志留下了,便一路讨饭来找他。陈毅同志对他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同,你也不用怪了。”他回答:“我还怪什么,革命已经受了这么大的挫折,个人还有什么可怪的。”这位同志当向导,经过无数周折,带着陈毅等同志转移了出去。后来,他又当了县委书记,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游击战争,不幸被叛徒出卖,严刑之下,他威武不屈,被敌人用铁丝穿透鼻孔,拉着游街,最后含笑步上刑场。
5、“坚持真理,永不放弃”
张志新同志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的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她逐渐认识到有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张志新就愤而严肃地对有的同志说:“现在毛主席身边那几个人可靠吗?对江青、叶群这些人……”“对林彪可信赖吗?”“江青不是什么‘文艺旗手’,而是破坏祖国文化艺术的罪魁祸首!”
一起駭人听闻的奇冤大案,由此而起。但是无论是在看守所里或在监狱中,张志新从未低头,从不认罪,她怀着极大的义愤,一次又一次地向邪恶开战。她知道这样做会遭到更大的灾难,说:“如果痛苦换来的是认识真理,坚持真理,我应该自觉地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都能转化为幸福!”“你们(指四人帮)不认错,将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坚持真理,永不放弃”。
6、真金不怕火
1953年10月27日,瑞士日内瓦刑场上火光冲天。著名的西班牙生理学家塞尔维特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年仅42岁。塞尔维特所著的、刚印出的《基督教的复兴》一书,也被扔进火堆、烧成灰烬。塞尔维特为什么会被活活烧死呢?因为他大胆地指出了盖仑著作中的错误。盖仑认为,血液是肝脏制造出来的,它通过血管流向全身,被身体各部分吸收,再也不会返回。塞尔维特用事实揭露了盖仑的谬误,首创了血液肺循还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写进了一本宗教著作《基督教的复兴》中。然而盖仑是古希腊医学“权威”,他的医学理论统治医学界达1000年之久。塞尔维特被教会指责为“冒犯神明”。塞尔维特为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学说像黄金一样是烈火所烧不毁的,他的斗争精神在烈火中永生。
7、追求真理,不避艰险
孙治方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光辉典范。
1956年,他发表了题为“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著名论文,被指责为“宣传修正主义观点”。他没有退缩,而是更刻苦地钻研、调查,着手《社会主义经济》这一世著的写作。1964年的“四清”运动中,他被撤去职务,遣送下乡劳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又成为“重点斗争对象”。他对此早有准备,他说:“名誉毁掉,人毁掉,但观点绝不改变,我要坚持到底。”1968年4月5日,康生亲自下令,把孙治方投入监狱,在7年的囚禁生活中里,他以特殊的方式构思着《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提纲。他说:“我要为真理活下去,要在死之前把自己的见解留下来,让人民去作公正的判决。”
8、千秋胜负在于理
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冲破地球中心论的观念,提出了太阳中心说,使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他的新学识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因此受到教会势力的反对,宣布他的学说是“邪说”,他的书是“禁书”,他本人为“疯子”。在如此重压下,哥白尼还是坚持真理、毕生不悔。他的《天体运行》一书,以他给教皇的一封信开头,他在信中说:“假使有一知半解的人,并无数学知识,而根据《圣经》这一段或那一段妄肆批评或者驳斥我的著作,我不但不预备答复他们,而且还要轻视这样无知的见解。”表达了哥白尼坚持真理、向宗教挑战的决心。
9、失去生活信心的君子
北京城区一家副食店的售货员君子,刚刚年过20,多才多艺,心地善良,嫉恶如仇,她曾把文明高洁作为追求的目标。但生活并不是万事如意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她参军的美好理想破灭了。一次帐目上的误会,她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价格遭到侮辱,她悲观失望,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于是轻率地熄灭了生命之火。
10、失去理想则堕落
厦门大学生物系有个学生,他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5岁考入大学,到大学以后,生活之路如何走?他觉得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而学习太渺茫了,他说:“共产主义实现还早呢,像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现在还是实际一点好,至于为祖国、为人民,目标太大了,还是为自己实惠。”于是他拼命追求个人私欲的满足:向敌特机关要钱,生活腐化,盗窃行骗……最终堕落为罪犯而被开除学籍、劳动教养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电影《后天》中有这样的情景,人们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烧书取暖,不过在选择烧什么书的时候每个人看法和选择都不同。为此中国作家马伯庸写了一篇短文《焚书指南》,将成功学、励志书、生活保健书、明星自传等列为烧书首选,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许多网友认为这类图书太多太滥又缺乏营养,烧了也不可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参考例文:
由焚书想到文化
观看电影《后天》时,一个场景引起了我的好奇。整个世界被冰雪覆盖,众人躲进纽约图书馆,通过焚书来取暖。这是生存的需要,但同时也面临一个问题,究竟该烧什么书?《后天》中人们首先烧了税法,而《焚书指南》作者马伯庸先生则将成功学、励志书、明星自传等列入焚书取暖的首选。作者认为这些书不仅不能给人帮助,反倒会使人的心灵走上迷途,离成功更加遥远,所以烧之不足惜。
秦始皇焚书时留下农业方面的书,而《焚书指南》中说:“古典名著是一定不能烧的。”因为古典名著凝结着古人的智慧结晶,世代相传,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论语》体现了君子之道,着眼全面提升人的言行举止的素养,升华内涵;四大名著揭示了世事的真理,展现出最真实的人性,其中的道理、教训能使人明智地走完一生;由前人费尽艰辛甚至忍辱负重写成的诸多史书,再现了华夏民族几千年辉煌的历史足迹,让后人以史为镜,不重蹈覆辙。孔孟之书、四大名著、各种史书,这些优秀的书籍书写着前人的智慧,记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不仅能给后人无限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符号。能够保留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记忆、文化符号的书籍,如古典名著,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是必须要好好保留的,这些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财富。
然而处于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动的当下社会,能够带给人们如此民族文化核心财富的书籍却少之又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而文化水平日益降低。当下许多写作者往往不去考虑书的文化内涵,而是倾向于追求功利和实用。成功学和励志书,看多了之后发现这些书给人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只是想给读者传递一个简单的讯息,却用一些很复杂的语言把事情说得玄之又玄;名人传记的问题则在于,明星们争相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大家听,但其实明星们多是在美化自己,“水分”十足,真实程度惹人怀疑。这几类书籍中也有不错的作品,但它们的光环无奈地被“鸡肋书”的泛滥所掩盖。于是,我想,我们的阅读者应该上升一个境界,从文化的视角出发,科学地选择书籍。古典名著正是通过它所蕴含的丰厚文化而使其价值无量。是时候向肤浅的读书观告别了,有文化内涵的书也该露面了。
由焚书问题引出了一个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我们需要文化的滋养,我们需要通过有价值的书籍不断提升自己。请拿起手边的古典名著,去感受那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本题解析:
1、生命至高无上
2、“烧”出本能
3、“烧”之“冷与暖”
4、没有生命,何谈精神
5、没有文化,“人”何以为“人”
6、活着与吃饱,吃饱与吃好
7、从可以烧的角度去看:人类才是文明的起点,放在图书馆里的书不见得都有人看,文明到了一定的告诉反而成为人类的负担,活着才能继续延续文明,所以有烧无类。
2、围绕“选择”放谈。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40分)
人生历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期待。期待,立足于现实,也包含着人们的憧憬;在一定意义上,期待成就了人们真实丰富的生活,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生活的选择。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关于话题“期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①“期待”是一个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其期待的可以是真善美的东西,也可以是假恶丑的东西。而对于一篇考场话题作文而言,考生应该写对真善美的期待,写出由此引发的思考,进而升华我们的灵魂,使文章有真实的意义,而不是在无病呻吟,为作文而作文。②“期待”是期盼等待的意思,重在“期待”这个过程的品味体验,重在揭示期待这个心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不重在“期待”的结果。③“期待”有自己对自己的、对外在的人或物或某种心情的期待;有别人对自己的、对外在的人或物或心情的期待;有自己见过的种种期待,自己从中领悟到的有关期待的理性思考。
点评:任何话题作文的材料都有两个作用:一是引出话题,二是限制话题。该材料亦不例外,主要把话题限制在三个方面。
①包含着人们的憧憬。期待是人们生活的动力,有道是“心中有梦,才会梦想成真”。②成就了人们真实丰富的生活。有了期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才不是孤立的,而是充满了情。③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生活的选择。有了期待,人们生活才有信心有毅力有坚持不懈的动力,才会有司马迁的忍辱负重,韩信的甘受胯下之辱,才不会有宋人守株待兔式的期待。
不宜写一些对消极的东西的期待。如,写“期待彩票”“期待中奖”“期待成为焦点”等等,如果把握不好,不能恰当而明显地引入到积极的主题上去,就容易脱离材料的限制,出现“跑题”的重大失误,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另外注意“联系自身生活体验”这个要求,不要乱编故事,写记叙文要以语言和意境取胜,并要注 重在行文中点题,时刻让阅卷人感受到你对话题的准确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请以“还记得那微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还记得那微笑
在我并不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许许多多的微笑都会让我铭记终生:母亲温柔而慈爱的微笑让我温暖,父亲深沉而坚定的微笑是我的依靠,老师信任又充满鼓励的微笑让我的人生盛开别样的花朵,但埋藏在我心灵最深处的却还是那个让我感动的微笑。
记得那是高一年级的一个暑假,学校组织了一次夏令营,妈妈为了锻炼我把我也送了去。
一辆大客车不知道用了多久的时间把我们送到了营地,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的内心竟对那里充满期待。带队老师把我们安顿好,我们在宿舍休息一会后,进来一位长得黝黑,身体十分高大健壮,身着迷彩服的叔叔,他表情凝重,十分严肃,向我们自我介绍道:“同学们,我是你们的教练员,这次夏令营给你们安排了很多活动,主要是想训练一下你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希望你们能胜利完成,现在,跟我到操场集合,速度要快,不许拖拖拉拉,不许讲话,不许掉队,”这位教练员讲话的口气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让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怠慢。我跟着队伍往操场走,心里却紧张的不行,不知道都有什么项目,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一瞬间我就开始后悔了,后悔不该参加这个活动。
我在心里默默的祈祷:老天爷呀,帮帮我吧!老天爷一定是知道我平时是个乖孩子,所以在前面的几项活动中,我都比较顺利的通过了。最后一项是过缅甸桥,就是在十五米的高空走完用线穿起来的用木板做成的桥。这项活动我是说什么也完不成的,因为我打小就有恐高症,我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下我是无法超越自己的。看着前面的同伴一个个的都通过了,我的心都急的快要跳出来了,我知道我不行,我不行!
终于轮到我了,我的眼泪就在眼里打转,别的同学都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心里一定有鄙视。“教练员,我不敢……”我声音小小的,眼泪随之滑落。我等着教练员劈头盖脑的训斥,可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位高大的教练员却蹲下来,脸上带着我从没见到的微笑对我说道:"同学,害怕了?”“嗯。”我点头,“我有恐高症。”眼泪更像断线的珠子了。“别怕,孩子,这可能是你人生中你认为不能跨越的高度,要试着去克服它,那样的人生就会畅通无阻了,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说这些话的时候,这位教练员脸上始终挂着笑,笑容里更多的却是鼓励和信任,最后他站起身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去吧,我相信你一定行的,勇敢一些。”看着教练员那充满期待的满含微笑目光,我擦了一下眼泪,脆弱的心灵忽然变得强大起来,我大步的走向了那座我一直认为我不能跨越的缅甸桥……
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那微笑。那微笑,开启了我人生的另一扇门,带给我勇敢,让我坚强。也让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勇者敢为天下行!


本题解析:很显然,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并没有给相应的材料。所以这样的标题作文相对于材料作文立意就宽泛得多,简单地说可写的东西也就较多。所以整体的重心就应该放在所给的标题"那微笑"上,由此可以引伸出给挫折一个微笑(直面挫折,毫不畏惧),给生活一个微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满怀希望),为身边的一点一滴的感动留下一抹微笑(身边的点滴感动让我们留下会心的微笑),为自己留下一抹微笑(为自己的自信,坚强,乐观向上留下最美的微笑,为自己发自内心的骄傲!)诸如此类的立意都可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请以“让心灵在? 中憩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不得抄袭和套作。
【名人言论】
  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参考答案:
让心灵在爱中憩息
  哲人云:“爱可以使一朵鲜花变成一座花城,也可以使一滴水变成一条小溪。”人的心灵需要翱翔于蓝天,接受风刀霜剑的洗礼,需要游弋于大海,接受惊涛骇浪的考验,需要驰骋于荒原,接受荆棘沼泽的磨砺。所有的一切,早已让心灵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遍体鳞伤。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是爱,让心灵找到归宿。
  在这喧闹快节奏的繁华生活中,人们给压力挤得喘不过气,人们那颗早已干枯的心,已被一层层烟雾笼掩,眼睛已经没有了光芒,透露出的只有那黯淡无光,死气沉沉的双眼。有多久,没有回家看看了?有多久,没有在节日时为朋友送上一句祝福了?有多久,没有去享受那爱的滋润了?那颗受爱的温馨,爱,可以使心灵把最美的东西和盘托出,在爱的温暖中憩息。
  是爱,让心灵绽放出耀目的光华。
  罗映珍,用一个传统女人的思想让世人看到了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力量与光芒。一颗是沉睡不起的心,另一颗却是已经被突如其来的痛苦折磨得支离破碎的心。但她用爱挽救了它。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让沉睡的丈夫渐渐苏醒……是爱,让这两颗也许早已分割两地的心灵在此憩息,罗映珍用不离不弃对爱作出了最好的诠译,这两颗赤裸裸的心,最终在爱这片领土上汇合,那都是一颗颗怦怦跳动着的心啊!却因爱再次回到一起。再次宣示爱的艰辛!
  也是爱,让心灵懂得了宽容。
  马克?吐温说过:“紫罗兰把香气留在那踩扁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一颗懂得爱与被爱的心灵,自然懂得什么是宽容。在这喧闹繁华的世界里,人与人勾心斗角,带着面具,伪装好的心灵,如何去体味过宽容?正是因为这些无聊的生存斗争,才使得心灵日益憔悴,爱,让你懂得对待世间一草一木,都用宽容的心去看待,让心灵在这片爱与宽容交织的梦中入睡……
  人生长路漫漫,一缕花香伴我行。累了,就为心灵找片爱的堡垒,让它在那好好憩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常见题型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