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对于这个小故事,你有哪些思考与感悟,请联系实际和自己认知,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灯
去年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昔日欢声笑语的校园轰然倒塌,高楼大厦被夷为平地。无数条充满热血的生命被废墟活埋,人们看不到亲人,看不到那美好的世界。大灾无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灾难,给我国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可是我们并没有退缩,面对磨难,我们手挽着手,众志成城,勇敢地与地震作斗争,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灯没有熄灭,在它的引导下,我们战胜了震灾,迎来了我温暖而明媚的春天。
希望使我们学会面对。就如雪灾,我们的人生中会遭遇许许多多的磨难,往往在不经意间,我们便会在磨难中跌倒。生活中允许有跌倒,可关键是在跌倒之后,我们能否重新站立。雪灾来临,我们没有退却,而是选择了面对,那是因为我们心中充满了战胜雪灾,迎接美好生活的希望。是希望让我们在磨难中勇敢地抬起头,抬起战胜挫折的坚定信念,让我们学会了面对。
希望使我们学会坚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怀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勇敢地承受住了磨难的打击,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战胜挫折,从磨难中崛起。经过磨难的饿洗礼,我们变得坚强,在希望中我们学会去克服困难,追求理想。在希望的引领下,我们勇敢地前进,持着执着的信念前进,我们的意志变得坚强,经得起风雨的洗礼。
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灯”。雪灾不能将我们击垮,源于我们心中坚定的希望信念,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首先应持有面对磨难的心态,无论磨难大小,我们都应将它视为锻炼自己的机会,要让心中的”希望之等”照亮前行的道路,学会勇敢,学会坚强,树立坚定的信念,学学狄更斯在磨难与屈辱中的崛起;学会巴尔扎克在困厄中的执着;学学凡尔纳在挫折中的进步;学学塞万提斯在困难中所成就的辉煌。学会在磨难中点燃“希望之灯”,让它的光芒无限延伸,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进。
希望是精神的力量,希望能够让我们敢于面对,让我们变得坚强,让我们充满信念。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引导,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灯”吧,让人生在磨难中闪光。
[点评]:本文思路明晰,结构层次分明,能从雪灾中感受如何面对生命中的“雪灾”——磨难。不足之处:做到了晓之以理,但动之以情不足。
本题解析:
人在任何处境中都应该心怀希望与信念,它是引导我们前进的灯塔;它给人力量,使人战胜困难;它是成功的前提,不要空抱着希望与无信念地度过人生。年轻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应懂得点燃希望之灯,充满信念地生活。
【名人言论】
1、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富兰克林
2、我们惟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但丁
3、有希望就会年轻,绝望就会年老。——卡耐基
4、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5、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6、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罗素
8、 我的希望是想确定因为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使这个世界变得好了一些。——林肯
9、只有信仰才让思想发出火花,只有希望才让未来发出光芒。——雨果
10、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
【最新素材】
1、宋庆龄实现宿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早在1958年就正式提出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党考虑到革命事业的需要,将她暂时留在党外。1981年5月上旬,她在重病中又提出了入党要求。当看望她的彭真同志说到“党一直把你当做一位党的领导同志看待”时,她热泪夺眶而出。后来邓颖超同志去看望望她,叫她“宋副委员长”时,她深切地说:“别叫我‘副委员长’,叫我‘宋庆龄同志’!”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开会一致同意接收她入党,她实现了宿愿。
2、朱德入党
出身贫苦的朱德,青年时代,目睹民不聊生、列强凌辱的现实,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寄希望于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但这以后的中国又陷入了无休止的军阀混战,他失望了。1922年,他抛弃了少将旅长的高官和月薪1000银元的厚禄,拒绝了四川军阀委派的师长官衔,去上海寻找共产党。但是十分遗憾,陈独秀拒绝接收一位旧军队的将军。同年,他又到了柏林,找到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负责人、比他年轻10岁的周恩来。36岁的朱德,恭恭敬敬地站在这个年轻人面前,迫不及待地阐述了自己的夙愿。不久,旅欧支部接收了他。从此,朱德开始了崭新的政治生命。
3、杨靖宇的胃
革命先烈杨靖宇同志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他率领部队与日冠作战,在被包围数月、粮尽弹绝的情况下,凭借着无产阶级的浩然正气、坚定信仰,为着“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英勇奋斗,壮烈牺牲。日寇为了了解他何能够这样顽强,曾残酷地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肠、胃里只有树皮、草根、棉絮。
4、遭遇不幸,信念不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等同志在一次战斗中突围出来,急需一个熟悉情况的向导。这时来了一个手拄树枝、蓬头乱发的赤脚人。见到陈毅,他边哭边叫着:“首长!首长!”陈毅同志定神一看,原来他是被王明错误路线罢官撤职的一个老部下。这位同志没有因为遭受残酷斗争而对革命失去信心、采取旁观的态度,他把自己的不幸遭遇置之度外,决心寻找自己的部队。北上撤退时,他听说陈毅同志留下了,便一路讨饭来找他。陈毅同志对他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同,你也不用怪了。”他回答:“我还怪什么,革命已经受了这么大的挫折,个人还有什么可怪的。”这位同志当向导,经过无数周折,带着陈毅等同志转移了出去。后来,他又当了县委书记,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游击战争,不幸被叛徒出卖,严刑之下,他威武不屈,被敌人用铁丝穿透鼻孔,拉着游街,最后含笑步上刑场。
5、“坚持真理,永不放弃”
张志新同志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的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她逐渐认识到有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张志新就愤而严肃地对有的同志说:“现在毛主席身边那几个人可靠吗?对江青、叶群这些人……”“对林彪可信赖吗?”“江青不是什么‘文艺旗手’,而是破坏祖国文化艺术的罪魁祸首!”
一起駭人听闻的奇冤大案,由此而起。但是无论是在看守所里或在监狱中,张志新从未低头,从不认罪,她怀着极大的义愤,一次又一次地向邪恶开战。她知道这样做会遭到更大的灾难,说:“如果痛苦换来的是认识真理,坚持真理,我应该自觉地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都能转化为幸福!”“你们(指四人帮)不认错,将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坚持真理,永不放弃”。
6、真金不怕火
1953年10月27日,瑞士日内瓦刑场上火光冲天。著名的西班牙生理学家塞尔维特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年仅42岁。塞尔维特所著的、刚印出的《基督教的复兴》一书,也被扔进火堆、烧成灰烬。塞尔维特为什么会被活活烧死呢?因为他大胆地指出了盖仑著作中的错误。盖仑认为,血液是肝脏制造出来的,它通过血管流向全身,被身体各部分吸收,再也不会返回。塞尔维特用事实揭露了盖仑的谬误,首创了血液肺循还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写进了一本宗教著作《基督教的复兴》中。然而盖仑是古希腊医学“权威”,他的医学理论统治医学界达1000年之久。塞尔维特被教会指责为“冒犯神明”。塞尔维特为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学说像黄金一样是烈火所烧不毁的,他的斗争精神在烈火中永生。
7、追求真理,不避艰险
孙治方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光辉典范。
1956年,他发表了题为“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著名论文,被指责为“宣传修正主义观点”。他没有退缩,而是更刻苦地钻研、调查,着手《社会主义经济》这一世著的写作。1964年的“四清”运动中,他被撤去职务,遣送下乡劳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又成为“重点斗争对象”。他对此早有准备,他说:“名誉毁掉,人毁掉,但观点绝不改变,我要坚持到底。”1968年4月5日,康生亲自下令,把孙治方投入监狱,在7年的囚禁生活中里,他以特殊的方式构思着《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提纲。他说:“我要为真理活下去,要在死之前把自己的见解留下来,让人民去作公正的判决。”
8、千秋胜负在于理
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冲破地球中心论的观念,提出了太阳中心说,使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他的新学识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因此受到教会势力的反对,宣布他的学说是“邪说”,他的书是“禁书”,他本人为“疯子”。在如此重压下,哥白尼还是坚持真理、毕生不悔。他的《天体运行》一书,以他给教皇的一封信开头,他在信中说:“假使有一知半解的人,并无数学知识,而根据《圣经》这一段或那一段妄肆批评或者驳斥我的著作,我不但不预备答复他们,而且还要轻视这样无知的见解。”表达了哥白尼坚持真理、向宗教挑战的决心。
9、失去生活信心的君子
北京城区一家副食店的售货员君子,刚刚年过20,多才多艺,心地善良,嫉恶如仇,她曾把文明高洁作为追求的目标。但生活并不是万事如意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她参军的美好理想破灭了。一次帐目上的误会,她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价格遭到侮辱,她悲观失望,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于是轻率地熄灭了生命之火。
10、失去理想则堕落
厦门大学生物系有个学生,他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5岁考入大学,到大学以后,生活之路如何走?他觉得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而学习太渺茫了,他说:“共产主义实现还早呢,像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现在还是实际一点好,至于为祖国、为人民,目标太大了,还是为自己实惠。”于是他拼命追求个人私欲的满足:向敌特机关要钱,生活腐化,盗窃行骗……最终堕落为罪犯而被开除学籍、劳动教养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电影《后天》中有这样的情景,人们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烧书取暖,不过在选择烧什么书的时候每个人看法和选择都不同。为此中国作家马伯庸写了一篇短文《焚书指南》,将成功学、励志书、生活保健书、明星自传等列为烧书首选,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许多网友认为这类图书太多太滥又缺乏营养,烧了也不可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参考例文:
由焚书想到文化
观看电影《后天》时,一个场景引起了我的好奇。整个世界被冰雪覆盖,众人躲进纽约图书馆,通过焚书来取暖。这是生存的需要,但同时也面临一个问题,究竟该烧什么书?《后天》中人们首先烧了税法,而《焚书指南》作者马伯庸先生则将成功学、励志书、明星自传等列入焚书取暖的首选。作者认为这些书不仅不能给人帮助,反倒会使人的心灵走上迷途,离成功更加遥远,所以烧之不足惜。
秦始皇焚书时留下农业方面的书,而《焚书指南》中说:“古典名著是一定不能烧的。”因为古典名著凝结着古人的智慧结晶,世代相传,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论语》体现了君子之道,着眼全面提升人的言行举止的素养,升华内涵;四大名著揭示了世事的真理,展现出最真实的人性,其中的道理、教训能使人明智地走完一生;由前人费尽艰辛甚至忍辱负重写成的诸多史书,再现了华夏民族几千年辉煌的历史足迹,让后人以史为镜,不重蹈覆辙。孔孟之书、四大名著、各种史书,这些优秀的书籍书写着前人的智慧,记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不仅能给后人无限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符号。能够保留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记忆、文化符号的书籍,如古典名著,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是必须要好好保留的,这些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财富。
然而处于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动的当下社会,能够带给人们如此民族文化核心财富的书籍却少之又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而文化水平日益降低。当下许多写作者往往不去考虑书的文化内涵,而是倾向于追求功利和实用。成功学和励志书,看多了之后发现这些书给人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只是想给读者传递一个简单的讯息,却用一些很复杂的语言把事情说得玄之又玄;名人传记的问题则在于,明星们争相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大家听,但其实明星们多是在美化自己,“水分”十足,真实程度惹人怀疑。这几类书籍中也有不错的作品,但它们的光环无奈地被“鸡肋书”的泛滥所掩盖。于是,我想,我们的阅读者应该上升一个境界,从文化的视角出发,科学地选择书籍。古典名著正是通过它所蕴含的丰厚文化而使其价值无量。是时候向肤浅的读书观告别了,有文化内涵的书也该露面了。
由焚书问题引出了一个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我们需要文化的滋养,我们需要通过有价值的书籍不断提升自己。请拿起手边的古典名著,去感受那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本题解析:
1、生命至高无上
2、“烧”出本能
3、“烧”之“冷与暖”
4、没有生命,何谈精神
5、没有文化,“人”何以为“人”
6、活着与吃饱,吃饱与吃好
7、从可以烧的角度去看:人类才是文明的起点,放在图书馆里的书不见得都有人看,文明到了一定的告诉反而成为人类的负担,活着才能继续延续文明,所以有烧无类。
2、围绕“选择”放谈。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40分)
人生历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期待。期待,立足于现实,也包含着人们的憧憬;在一定意义上,期待成就了人们真实丰富的生活,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生活的选择。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关于话题“期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①“期待”是一个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其期待的可以是真善美的东西,也可以是假恶丑的东西。而对于一篇考场话题作文而言,考生应该写对真善美的期待,写出由此引发的思考,进而升华我们的灵魂,使文章有真实的意义,而不是在无病呻吟,为作文而作文。②“期待”是期盼等待的意思,重在“期待”这个过程的品味体验,重在揭示期待这个心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而不重在“期待”的结果。③“期待”有自己对自己的、对外在的人或物或某种心情的期待;有别人对自己的、对外在的人或物或心情的期待;有自己见过的种种期待,自己从中领悟到的有关期待的理性思考。
点评:任何话题作文的材料都有两个作用:一是引出话题,二是限制话题。该材料亦不例外,主要把话题限制在三个方面。
①包含着人们的憧憬。期待是人们生活的动力,有道是“心中有梦,才会梦想成真”。②成就了人们真实丰富的生活。有了期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才不是孤立的,而是充满了情。③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于新生活的选择。有了期待,人们生活才有信心有毅力有坚持不懈的动力,才会有司马迁的忍辱负重,韩信的甘受胯下之辱,才不会有宋人守株待兔式的期待。
不宜写一些对消极的东西的期待。如,写“期待彩票”“期待中奖”“期待成为焦点”等等,如果把握不好,不能恰当而明显地引入到积极的主题上去,就容易脱离材料的限制,出现“跑题”的重大失误,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另外注意“联系自身生活体验”这个要求,不要乱编故事,写记叙文要以语言和意境取胜,并要注 重在行文中点题,时刻让阅卷人感受到你对话题的准确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请以“还记得那微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还记得那微笑
在我并不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许许多多的微笑都会让我铭记终生:母亲温柔而慈爱的微笑让我温暖,父亲深沉而坚定的微笑是我的依靠,老师信任又充满鼓励的微笑让我的人生盛开别样的花朵,但埋藏在我心灵最深处的却还是那个让我感动的微笑。
记得那是高一年级的一个暑假,学校组织了一次夏令营,妈妈为了锻炼我把我也送了去。
一辆大客车不知道用了多久的时间把我们送到了营地,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的内心竟对那里充满期待。带队老师把我们安顿好,我们在宿舍休息一会后,进来一位长得黝黑,身体十分高大健壮,身着迷彩服的叔叔,他表情凝重,十分严肃,向我们自我介绍道:“同学们,我是你们的教练员,这次夏令营给你们安排了很多活动,主要是想训练一下你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希望你们能胜利完成,现在,跟我到操场集合,速度要快,不许拖拖拉拉,不许讲话,不许掉队,”这位教练员讲话的口气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让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怠慢。我跟着队伍往操场走,心里却紧张的不行,不知道都有什么项目,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一瞬间我就开始后悔了,后悔不该参加这个活动。
我在心里默默的祈祷:老天爷呀,帮帮我吧!老天爷一定是知道我平时是个乖孩子,所以在前面的几项活动中,我都比较顺利的通过了。最后一项是过缅甸桥,就是在十五米的高空走完用线穿起来的用木板做成的桥。这项活动我是说什么也完不成的,因为我打小就有恐高症,我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下我是无法超越自己的。看着前面的同伴一个个的都通过了,我的心都急的快要跳出来了,我知道我不行,我不行!
终于轮到我了,我的眼泪就在眼里打转,别的同学都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心里一定有鄙视。“教练员,我不敢……”我声音小小的,眼泪随之滑落。我等着教练员劈头盖脑的训斥,可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位高大的教练员却蹲下来,脸上带着我从没见到的微笑对我说道:"同学,害怕了?”“嗯。”我点头,“我有恐高症。”眼泪更像断线的珠子了。“别怕,孩子,这可能是你人生中你认为不能跨越的高度,要试着去克服它,那样的人生就会畅通无阻了,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说这些话的时候,这位教练员脸上始终挂着笑,笑容里更多的却是鼓励和信任,最后他站起身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去吧,我相信你一定行的,勇敢一些。”看着教练员那充满期待的满含微笑目光,我擦了一下眼泪,脆弱的心灵忽然变得强大起来,我大步的走向了那座我一直认为我不能跨越的缅甸桥……
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那微笑。那微笑,开启了我人生的另一扇门,带给我勇敢,让我坚强。也让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勇者敢为天下行!
本题解析:很显然,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并没有给相应的材料。所以这样的标题作文相对于材料作文立意就宽泛得多,简单地说可写的东西也就较多。所以整体的重心就应该放在所给的标题"那微笑"上,由此可以引伸出给挫折一个微笑(直面挫折,毫不畏惧),给生活一个微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满怀希望),为身边的一点一滴的感动留下一抹微笑(身边的点滴感动让我们留下会心的微笑),为自己留下一抹微笑(为自己的自信,坚强,乐观向上留下最美的微笑,为自己发自内心的骄傲!)诸如此类的立意都可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请以“让心灵在? 中憩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不得抄袭和套作。
【名人言论】
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参考答案:
让心灵在爱中憩息
哲人云:“爱可以使一朵鲜花变成一座花城,也可以使一滴水变成一条小溪。”人的心灵需要翱翔于蓝天,接受风刀霜剑的洗礼,需要游弋于大海,接受惊涛骇浪的考验,需要驰骋于荒原,接受荆棘沼泽的磨砺。所有的一切,早已让心灵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遍体鳞伤。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是爱,让心灵找到归宿。
在这喧闹快节奏的繁华生活中,人们给压力挤得喘不过气,人们那颗早已干枯的心,已被一层层烟雾笼掩,眼睛已经没有了光芒,透露出的只有那黯淡无光,死气沉沉的双眼。有多久,没有回家看看了?有多久,没有在节日时为朋友送上一句祝福了?有多久,没有去享受那爱的滋润了?那颗受爱的温馨,爱,可以使心灵把最美的东西和盘托出,在爱的温暖中憩息。
是爱,让心灵绽放出耀目的光华。
罗映珍,用一个传统女人的思想让世人看到了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力量与光芒。一颗是沉睡不起的心,另一颗却是已经被突如其来的痛苦折磨得支离破碎的心。但她用爱挽救了它。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让沉睡的丈夫渐渐苏醒……是爱,让这两颗也许早已分割两地的心灵在此憩息,罗映珍用不离不弃对爱作出了最好的诠译,这两颗赤裸裸的心,最终在爱这片领土上汇合,那都是一颗颗怦怦跳动着的心啊!却因爱再次回到一起。再次宣示爱的艰辛!
也是爱,让心灵懂得了宽容。
马克?吐温说过:“紫罗兰把香气留在那踩扁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一颗懂得爱与被爱的心灵,自然懂得什么是宽容。在这喧闹繁华的世界里,人与人勾心斗角,带着面具,伪装好的心灵,如何去体味过宽容?正是因为这些无聊的生存斗争,才使得心灵日益憔悴,爱,让你懂得对待世间一草一木,都用宽容的心去看待,让心灵在这片爱与宽容交织的梦中入睡……
人生长路漫漫,一缕花香伴我行。累了,就为心灵找片爱的堡垒,让它在那好好憩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