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二)
2017-07-17 20:18: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次韵律之优美。
(2)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2分)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2分)


本题解析:(1)3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2分,“韵律之优美”1分。
(2)4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两题。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诗的最后一句“绿影扶疏意味长”中“意味长”包含哪两层意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答:?


参考答案:一是说,这张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指绿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通过这一饱含哲理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和不趋众人的审美趣味。


本题解析: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明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一是指,这种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闲雅的景致多么意味深长;一是指绿叶不像鲜花那样生命短暂,它给人的美感是长久的。第二步,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他欣赏的叶,是扶疏的绿影,是绿叶的生命活力,是叶的本质美。“看叶”, 绿影扶疏永茂,叶虽平淡,却活力长存,生生不息。这是一种历尽荣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不慕繁华、自甘淡泊,这是成熟的人生思考。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昭君出塞图王思廉①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
②龙庭:指匈奴集合祭天的地方。
③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指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答: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3分)
答:


参考答案:
(6分)
(1)衬托。(1分)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之悲伤衬托弹琵琶的昭君的悲苦、哀怨。(两点每点占1分)
(2)《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1分)而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哀痛由于国家民族的衰亡,导致妇女成为牺牲品。这首诗以国家和民族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刘禹锡(772-842)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但却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晚年写下这首《始闻秋风》。
小题1:全诗是怎样写秋风的?请简要分析。(4分)
??
?
?
小题2:赏析颈联“动”“开”二字,说说其中蕴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
?
?
?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全诗用拟人手法来描写秋风(1分)诗人将秋风称作“君”,描写去年秋序已尽时与秋风一起观赏黄菊怒放,暑尽秋来,一返人间,共聆寒蝉啼鸣(2分),诗人用拟人手法匠心独具地创造了一个多情多义,情意款款的秋风形象(1分)。
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写秋风(1分),前两联正面描写秋风,五更时分,凉风飕飕,突出作别经年,秋风依然那样刚疾劲肃;后两联侧面描写秋风,骏马抖动鬃毛,向往驰骋,鸷雕睁开睡眼,直视苍穹,长天大地澄澈清明,世间万物虎虎生气(2分),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现了虽经政治坎坷,依然豪迈的气概(1分)
小题1:(2)“动”意为“抖动”“振动”, “开”意为“张开”(1分)。这两个动感很强的词语,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1分)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1分)集中地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或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人生观。)(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4)冰泉冷涩弦凝绝,??,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