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2017-07-17 20:18: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
杂 诗
唐·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著:吹拂
此诗在写景抒情方面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反衬手法(乐景衬哀情)。将近寒食,春雨绵绵,芳草萋萋,春风吹拂,麦浪滚滚,堤上杨柳依依,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作者却寄居他乡,有家归不得,美好的春景更反衬出内心的悲苦,表达了浓烈而凄凉的思乡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①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化用《论语·微子》孔子让子路问津的典故。
(1)这首诗是怎样围绕“早寒”来写的?(4分)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以“木落”“雁南渡”这两个典型景象交代季节——秋季,点明“早”(2分)。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点明“寒”(2分)。(4分)
(2)思归的衷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2分)“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1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中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1分)。(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歌借哪两个意象来表现“晚秋”的?中间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意思对即可)?
2.手法:A对比,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B.虚实结合,虚写此地曾有赤壁争渡,实写如今只有蓑翁钓鱼,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自身遭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5分)
(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分析2分,概括1分)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作用2分)
(2)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