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7-17 20:29: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②,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 ‘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祐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索高价:山人,指隐士。这里用唐李渤隐居少室山,两度不赴召,后韩愈召之而应召做官的故事,说明有的人隐居是为了博得名誉后再出仕为官。②“欺松桂”句: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欺骗。③乾没氏:指与世沉浮,追逐私利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于娄公所——舍:屋舍 B.非特深山之中——特:特别 C.叠足以登垅断——叠足:脚踏着脚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意:意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其以我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B.无乎不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下列四句话,最能代表作者对娄公评价的一句是(? ) A.娄公是“初机之士,信道未笃”的山林小隐。 B.娄公是“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的假隐士。 C.娄公是“鬻书以为食”“以诗酒游诸公”的古之隐士。 D.娄公是“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的隐士。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一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隐居。 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 D.作者最后借韩伯休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隐士的看法,同时对娄公之类沽名钓誉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纫秋兰以为佩 B、夫惟捷径以窘步 C、本自无教训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候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候①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请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亡。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此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 意义的一项是( )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不忍杀之。 C.我何面目见之? D.马童面之。
|
答案:A(结构助词)
小题3: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 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B 然今足困于此
C 具告以事 ? D 沛公安在?
小题4:项王表明自己不肯过江东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③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②?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A.①②
B.③⑤
C.①④
D.④⑤
小题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陷入沼泽地,伤亡又惨重。之后汉军数千人追来,项王只好引兵向东,逃到东城。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
(1).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答:
?。
(2).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答:
?(3).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答:
?
4、阅读题 ?南公①某文所书皆建昌②南城人。
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③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④终日不得被,始谢逆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⑤有之,今何靳⑥?”策曰:“然,有质钱而没⑦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⑧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②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③驵:音zǎng ,市场经纪人。?④亢亢:指骡子的脊骨高。?
⑤帑:音 tǎng,库房。?⑥靳:吝啬。?
⑦没:同“殁”,死。?⑧畀:音bì,给予。
19、写出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得不可被鞍者?(2)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3)有质钱而没者?(4)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20、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B.自追及,告以不堪
C.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
D.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2)今以是何之?
22、陈策“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是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
23、上文提到的三个人,他们身上共性的特征是?。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欺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中绝。既至馆陶,闽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忍受。
D.动以军法从事——动:招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能迁贵乡长②岂以道路艰难乎
B.①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②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C.①君实屏处于室②后没于阵
D.①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欺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5.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