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7-17 20:56: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诸父异爨     (及,等到)
②先妣之甚厚    (扶养)
③某所,母立于兹  (而且)
有神护者     (大概)
⑤后五年,吾妻来  (旧指女子出嫁)
⑥吾妻归宁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⑦其稍异于前    (制度)
⑧今已亭亭如盖矣?   (直立的样子)
A.①③④⑤⑦?
B.①④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⑥⑦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18分)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人也。褒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其父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叔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初举孝廉,再迁圉令,以礼理人,以德化俗。时它郡盗徒五人来入圉界,吏捕得入,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风县杀之。褒敕吏曰:“夫绝人命者,天亦绝之。皋陶不为盗制死刑,管仲遇盗而升诸公。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遂不为杀。
会肃宗欲制定礼乐,褒知帝旨欲有兴作,乃上疏曰:“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语。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
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明年复下诏,褒省诏,乃叹息不已,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拜褒侍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未及奏,诏召玄武司马班固,问改定礼制之宜。
褒在射声,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吏对曰:“此等多是建武以来绝无后者,不得埋掩。”褒乃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迁城门校尉、将作大匠。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饘粥,多蒙济活。永元七年,出为河内太守。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褒到,乃省吏并职,退去奸残,澍雨数降。其秋大孰,百姓给足,流冗皆还。后坐上灾害不实免。有顷征,再迁,复为侍中。
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十四年,卒官。作《通义》十二篇,演经杂论百二十篇,又传《礼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余人,庆氏学遂行于世。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褒少笃志,有大度?笃:忠诚
B、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臻:齐备
C、明年复下诏,褒省诏?省:看到
D、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踊:猛涨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
?
?昔者圣人受命而王?乃叹息不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君乃亡赵走燕

D、


?
C、
?
?今承旨而杀之?其秋大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孰能讥之乎
22、下列句子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常感朝廷制度未备? B、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
C、褒省诏,乃叹息不已? D、十四年,卒官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曹褒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胸怀大度,从小接受他父亲曹充的教导,像“博雅”这种级别最高的考试,他都畅行无阻,尤其喜欢礼仪之事。
B、曹褒上书皇帝,建议兴作礼乐,但太常巢堪看到奏章后,没有答应曹褒的建议。后曹褒再次
上书,全面陈述礼乐的根本、制改的意愿。
C、曹褒做圉县县令时,以理治人,以德教化。进入圉县境内的别的郡县的五个强盗被抓住后,曹褒对他们只进行了一番教育,并没有杀掉他们。
D、曹褒体恤民情,安葬、祭祀没有子女的人;他关心百姓疾苦,疫情发生,亲自巡察并为病人请医送药;他精简机构,辞退奸人,从而使百姓不再愁吃穿。
2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褒乃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0、A(“笃”在此意为“确立”)
21、C?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A都是助词,前者用在时间词的后面,不译;后者用在主语后,表判断,B都是副词,前者译为“就”,后者译为“竟、却”。D前者是代词,这(年);后者是副词,难道。)
22、C(A省主语“褒”,B省宾语“难与(之)图始”,D省主语、介词,十四年,(褒)卒(于)官)
23、B(A“博雅疏通”意为“学识渊博、通达事理”;C曹褒只对抓捕强盗的官吏阐明了礼治和德化的道理,并没直接对强盗进行教化。D“精简机构,辞退奸人”与“百姓不再愁吃穿”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4、①如果能够保全他们的性命,就是我本人受到株连,我也是愿意的人。(全、坐各1分)
②曹褒心中很悲伤,为这些人买了空地,全部安葬了这些没有家人的人,并设立祭坛来祭祀他们。(怆然、悉各1分,语意通顺1分)


本题解析:20、A
21、C
22、C
23、B
24、①如果能够保全他们的性命,就是我本人受到株连,我也是愿意的人。(全、坐各1分)
②曹褒心中很悲伤,为这些人买了空地,全部安葬了这些没有家人的人,并设立祭坛来祭祀他们。(怆然、悉各1分,语意通顺1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三)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的治学态度、教学思想等受其政治倾向的影响较为明显。
(1)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治学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思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因为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复古,推崇周礼,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态度、“予欲无言”、顺乎天理等教学思想,与他的基本政治倾向是相应的。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学习得到知识的。”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①诸枉②,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②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③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
[注]①错:通“措”,放置 ;②枉:不正直、邪恶。③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参考答案:(1)两个选段都主张要选贤任能。(2分)(2)孔子认为能否任用正直的人才帮助治理国家关乎民心向背,侧重选拔贤才的重要性。孟子则侧重如何选拔人才,认为选拔人才应谨慎、尊卑有序,应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且经仔细考察。(4分,各2分)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应先读懂文段大意(见参考译文),然后不难知道两个选段的共同观点;回答第二问也应根据文段的大意。
【参考译文】(1)哀公问孔子说:“如何做老百姓才会拥护我?”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的人去管理邪枉的人,老百姓就会拥护你;推举邪枉的人去管理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会拥护你。”(2)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已(凶恶)
B.凿户以为室(窗户)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萌芽)
D.知人者智,自知者(圣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识记字音》..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